舶使王会溪太守赵见泰九日领客枉顾山中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韵十首(其三)

龙山在何许,驱车故城东。

壮游值佳月,高怀激清风。

深知孟万年,独有柴桑翁。

至今佳传香,索之迷芳丛。

形式: 古风 押[东]韵

翻译

龙山在哪里呢?我驾车前往古城东边。
正值壮丽的月夜出行,高尚的情怀被清风激发。
深深了解孟嘉万年的事迹,只有柴桑翁最为出名。
他的美名流传至今,寻找他就像迷失在芬芳的花丛中。

注释

龙山:指代一个具体的山名,可能与诗人的情感或故事有关。
故城东:古城东部,可能是一个特定的地方或象征着过去的遗迹。
壮游:豪迈的旅行,形容心情激昂。
佳月:美好的月亮,可能寓意着诗意的环境。
孟万年:可能是历史上的人物,以其事迹为人所知。
柴桑翁:可能指的是陶渊明,因其曾居住在柴桑,以隐逸著称。
佳传:美好的传说或事迹。
索之:寻找这样的事迹或人物。
迷芳丛:比喻在众多美好事物中迷失,也可能指寻觅不易。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蒲寿宬所作,标题为《舶使王会溪太守赵见泰九日领客枉顾山中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韵十首(其三)》。诗中,诗人表达了对龙山的向往和对故城东的探访,正值明月当空,高洁的情怀被清风激发。诗人将自己与历史人物孟万年和柴桑翁相提并论,赞美他们的高尚品格。最后,诗人提到孟万年的佳话至今仍被人追寻,而自己也在寻找类似的美好传说,仿佛迷失在芬芳的丛中。

整体来看,此诗以游历山水为背景,融入了对历史人物的敬仰和自我追求的抒发,语言简洁,意境深远,体现了宋诗清新自然的特点。

收录诗词(285)

蒲寿宬(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舶使王会溪太守赵见泰九日领客枉顾山中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韵十首(其二)

结彼山下茅,对此山上瀑。

白日成蹉跎,长年抱幽独。

嘤嘤自禽鸟,踽踽乱樵牧。

门巷何多车,山中有佳菊。

形式: 古风 押[屋]韵

舶使王会溪太守赵见泰九日领客枉顾山中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韵十首(其一)

翠节摩秋云,朱轓映朝彩。

欣欣两宾主,济济众僚寀。

此会良已希,斯文固应在。

寂寞秋后香,今晨有人采。

形式: 古风 押[贿]韵

菊花潭

何处无甘菊,何处无清泉。

菊泉适相值,天地何尝偏。

岂但为九日,可以踰百年。

愿与潭下村,餐英汲潺湲。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菊泉

疏泉得古髓,种菊蒙秋潭。

愿与村中人,一瓢共清甘。

形式: 五言绝句 押[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