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山先贤祠落成八首(其三)

道原出于一,秩祀安有二。

作俑唐开元,损益端有俟。

杨马彼何人,周程列其次。

论议轻一时,典祀误来世。

形式: 古风

翻译

万物的根本都源自同一源头,祭祀怎能有两种秩序。
俑的制作始于唐朝开元年间,增减改进有待时间检验。
杨马是谁,周程位列其次。
他们的言论轻视了当下,祭祀的准则可能误导后世。

注释

道:万物的本源。
一:同一。
秩祀:祭祀的秩序。
二:两种。
作俑:制作俑像。
开元:唐朝开元年间。
损益:增减改进。
端:确实,真正。
杨马:指代某位人物(姓名不详)。
彼:那,那个。
周程:另一位人物(姓名不详),可能与杨马并列。
其次:次于……。
论议:言论和讨论。
轻:轻视。
一时:当下。
典祀:祭祀的准则。
误:误导。
来世:后世。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末期至元代初期诗人熊鉌所作的《三山先贤祠落成八首》系列中的第三首。诗中,诗人探讨了道家思想的源头统一性,强调祭祀制度的单一原则。他提到唐代开元时期可能对传统有所增删,但真正的道统发展有待时间验证。接着,诗人提及杨马(可能是杨炎和马融两位历史人物)在相关讨论中的地位,而周程(周敦颐和程颐)则被排列在他们之后。诗人批评那些轻易发表意见的人,认为他们的言论可能导致后世祭祀制度的误导。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对古代圣贤及其思想的尊重,以及对后世学者责任的警示,体现了诗人对于学术传承与文化守护的深沉思考。

收录诗词(114)

熊鉌(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初名铄,字位辛。一号退斋。度宗咸淳十年进士。授汀州司户参军。入元不仕。幼志于濂、洛之学,从朱熹门人辅广游,后归武夷山,筑鳌峰书堂,子弟甚众。有《三礼考异》、《春秋论考》、《勿轩集》等

  • 字:去非
  • 号:勿轩
  • 籍贯:建宁建阳
  • 生卒年:1253—1312

相关古诗词

三山先贤祠落成八首(其二)

平地忽突兀,敏手何神哉。

蔼然色笑中,见此通济才。

入门知我心,三岁犹初来。

祀典关百世,所贵重讨裁。

形式: 古风 押[灰]韵

三山先贤祠落成八首(其一)

填宿久旅奎,一朝开文治。

行歌闽水春,芹藻见新意。

林亭郁环合,祠宫敞宏丽。

欲赓泮宫颂,且作乡校议。

形式: 古风

三纲叹

三纲首夫妇,大义天地侔。

世人不见理,人欲滔天流。

卦象利牝马,诗歌美关鸠。

一阴与一阳,物物有匹逑。

引手戒援溺,发言愧中冓。

人道岂兽禽,今乃不尔犹。

明明白昼攫,岂复人间羞。

迩来六合混,不限风马牛。

燕姬与越女,妙舞还清讴。

倍蓰与什百,但欲称所求。

一星欲火炎,燄燄焚林丘。

大则相弃捐,小亦生惩尤。

六如与五耦,倾覆卒未休。

衽席有陷阱,谈笑皆戈矛。

天性自此夷,同气或为仇。

谗言间黑白,骨肉成深仇。

每恨共世子,天分太甚柔。

事明易为决,何至经渎沟。

不如挺之儿,处变才俱优。

孝子成父美,岂是相嫉仇。

家人继之睽,二女志不投。

一家祇三亲,恩义本相缪。

乾纲一以解,涣散更莫收。

升堂道既绝,徒重薰养忧。

司徒久无官,经世乏远猷。

架漏二千载,使我心悠悠。

形式: 古风

上刘治中

弱水流西河水东,瞻乌爰止谁雌雄,天地方闭何时通。

颠倒溷室成仙宫,我羡仙人在高空,绝粒轻举乘天风。

豢养不及真神龙,人生剪羽樊笼中,名尤利怨方相攻。

忽闻海上蓬莱翁,却来幔亭跨长虹。

愿留徜徉群仙峰,尘寰渺渺知何穷。

形式: 古风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