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颂六十八首(其十一)

祖师门下,讨甚巴鼻,满耳春风浩浩地。

草木丛林,灯笼露柱,心空及第。

汝等诸人,因甚却来这里瞌睡。

形式: 偈颂

翻译

在祖师的门下,为何追求琐碎之事,耳边尽是浩荡的春风。
身处草木丛林之中,如同灯笼照亮夜空,心灵纯净如获头名。
你们这些人,为何会在这里打盹呢?

注释

祖师:指代修行或教育的导师。
巴鼻:比喻无关紧要的事物。
浩浩地:形容春风广大无边。
灯笼露柱:比喻明亮的心灵或者智慧之光。
心空:心灵纯净无杂念。
及第:古代科举考试中名列前茅。
却来:反而来到。
瞌睡:打盹,困倦。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法薰所作的偈颂,以口语化的形式表达了禅宗修行的意境。"祖师门下,讨甚巴鼻",意指在祖师教诲下,追求的是超越世俗的智慧,而非琐碎之事。“满耳春风浩浩地”,比喻佛法如春风般深入人心,充满广阔无垠的智慧气息。"草木丛林,灯笼露柱",象征着修行者的心境如自然界的景象,清静而明亮。“心空及第”意味着内心空灵,达到领悟真理的境界。

最后两句“汝等诸人,因甚却来这里瞌睡”,以幽默的方式提醒听者或修行者,不应在修行的道路上沉睡不前,应保持警醒和觉察。整体上,这首诗寓教于乐,富有禅意,体现了禅宗强调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修行理念。

收录诗词(343)

释法薰(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偈颂六十八首(其十)

日迁月化,又见中夏。

衲僧那事,如何问著,人人口哑。有誵讹,不借借。

六月卖松风,人间恐无价。

形式: 偈颂

偈颂六十八首(其九)

古人一指头禅,一生受用不尽。

得恁么明白,得恁么简径。

灵山这里不较多,三尺杖子搅黄河。

形式: 偈颂

偈颂六十八首(其八)

不问有言,不问无言。灵山拄杖,斜靠壁边。

风光都占尽,不费一文钱。

形式: 偈颂

偈颂六十八首(其七)

乾峰锦包特石,云门铁裹泥团。

筑著磕著,言端语端。不是任公子,徒劳话钓竿。

形式: 偈颂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