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游应诏诗

崇盛归朝阙,虚寂在川岑。

山梁协孔性,黄屋非尧心。

轩驾时未肃,文囿降照临。

流云起行盖,晨风引銮音。

原薄信平蔚,台涧备曾深。

兰池清夏气,修帐含秋阴。

遵渚攀蒙密,随山上岖嵚。

睇目有极览,游情无近寻。

闻道虽已积,年力互颓侵。

探已谢丹黻,感事怀长林。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朝阙与自然之间关系的深刻思考。开篇“崇盛归朝阙,虚寂在川岑”以对比手法,展现繁华与宁静的两种截然不同的境界,暗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追求。

“山梁协孔性,黄屋非尧心”两句,借用孔子和尧帝的典故,表达了对理想人格和政治理想的向往与反思,同时也暗含对现实政治的批判。

“轩驾时未肃,文囿降照临”描绘了皇帝出行的场景,通过“轩驾”、“文囿”的意象,既展现了皇家的威严,也体现了文化的包容与繁荣。

“流云起行盖,晨风引銮音”则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庄严的氛围,同时“流云”、“晨风”等意象也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

“原薄信平蔚,台涧备曾深”进一步描绘了自然景观的壮丽与复杂,既有平原的广阔,也有山涧的幽深,展现了大自然的多样性和神秘性。

“兰池清夏气,修帐含秋阴”通过“兰池”、“修帐”的意象,分别对应夏季的清爽与秋季的阴凉,表现了季节更替的自然规律,同时也寓意着人生的起伏与变化。

“遵渚攀蒙密,随山上岖嵚”描绘了诗人漫步于自然之中的情景,通过“遵渚”、“攀蒙密”、“上岖嵚”等动作,展现了探索与发现的乐趣。

“睇目有极览,游情无近寻”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无限欣赏与心灵的自由游弋,强调了精神层面的追求。

“闻道虽已积,年力互颓侵”反映了诗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人生哲理的积累与对身体力行的无奈,体现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探已谢丹黻,感事怀长林”最后两句,通过“探已”、“谢丹黻”、“感事”、“怀长林”等词句,表达了诗人对自我探索的放弃与对自然的怀念,以及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人生哲理的探讨,展现了诗人对和谐、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然与人文关系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2)

范晔(南北朝)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朝宋史学家。官至左卫将军,太子詹事。宋文帝元嘉九年(432年),因为“左迁宣城太守,不得志,乃删众家《后汉书》为一家之作”,开始撰写《后汉书》,至元嘉二十二年(445年)以谋反罪被杀止,写成了十纪,八十列传。原计划作的十志,未及完成。今本《后汉书》中的八志三十卷,是南朝梁刘昭从司马彪的《续汉书》中抽出来补进去的。其中《杨震暮夜却金》已编入小学教材,《强项令》选入中学教材

  • 字:蔚宗
  • 籍贯:顺阳(今河南淅川南)
  • 生卒年:公元398年—公元445年

相关古诗词

临终诗

祸福本无兆,性命归有极。

必至定前期,谁能延一息。在生已可知,来缘?无识。

好丑共一丘,何中异枉直。

岂论江陵上,宁辨首山侧。

虽无嵇生琴,庶同夏侯色。

寄言生存子,此路行复即。

形式: 古风 押[职]韵

征虏亭饯王少傅

挂冠东门阎,归褐西唐足。

结辙尘高衢,祖供悬长麓。

韩卿辞辇路,疏傅知殆辱。

素德烛光尘,玄轨芳前觉。

形式: 古风

征虏亭祖王少傅

昔人鉴殆辱,解绂扬归舲。

真感属神虑,高兴袭天情。

形式: 古风

鼓吹铙歌十五首(其一)朱路篇

朱路扬和鸾,翠盖耀金华。

玄牡饰樊缨,流旌拂飞霞。

雄戟辟旷途,班剑翼高车。

三军且莫喧,听我奏铙歌。

清鞞惊短箫,朗鼓节鸣笳。

人心惟恺豫,兹音亮且和。

轻风起红尘,渟澜发微波。

逸韵腾天路,颓响结城阿。

仁声被八表,威震振九遐。

嗟嗟介胄士,勖哉念皇家。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