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带剑谁家子,春朝紫陌游。
结边霞聚锦,悬处月随钩。
綵缕回文出,雄芒练影浮。
叶依花里艳,霜向锷中秋。
的皪宜骢马,斓斑映绮裘。
应须待报国,一刎月支头。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剑客春日游历的英姿飒爽与豪放情怀。诗人通过对锦带、吴钩等象征性物品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主人公的卓尔不群和英雄气概。
“带剑谁家子,春朝紫陌游。”开篇即以带剑之人在春日的紫色小路上行走,设定了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紫陌不仅是美丽的自然景象,也暗示了主人公高贵的身份和非凡的品格。
“结边霞聚锦,悬处月随钩。”这里的“结边”指的是剑带或服饰上的装饰,“霞聚锦”则形容其华丽如同云霞汇聚的锦缎,而“悬处月随钩”则描绘了剑挂于腰间,月光照耀下剑钩随之摇曳,这些细节丰富了主人公的外在形象,同时也映射出其内心的高洁与明朗。
“綵缕回文出,雄芒练影浮。”诗人用“綵缕”形容锦带上的花纹,“回文”则指图案之美,剑拔出鞘时光彩夺目。接着“雄芒”描绘了剑的坚利与锐利,而“练影浮”则通过对比生动地表现了剑锋在月光下的明暗变化。
“叶依花里艳,霜向锷中秋。”这里诗人巧妙地将自然景物融入人物描写之中,“叶依花里艳”形容主人公的装束与周遭环境的和谐,“霜向锷中秋”则是对剑的冰冷感受和秋夜的寂静氛围进行了生动的描绘。
“的皪宜骢马,斓斑映绮裘。”诗人接着描写主人公骑乘骏马,其装饰华美,映照着锦绣般的衣物,这些都是对主人公身份地位的一种象征性表达。
最后,“应须待报国,一刎月支头。”这里透露出主人公内心深处的忠诚与使命感。他似乎在等待时机,准备为国家效力,甚至不惜以生命为代价。诗句中“一刎月支头”则是对他英勇就义精神的一种隐喻。
这首诗通过对主人公外表和内心世界的细致刻画,展现了一个英俊、豪迈且充满使命感的剑客形象。诗中的意境交织,情感丰富,是一首集美学与思想于一体的杰出之作。
不详
独卧经秋堕鬓蝉,白杨风起不成眠。
寻思往日椒房宠,泪湿衣襟损翠钿。
符吏匆匆叩夜扃,便随金简出幽冥。
蒙师荐拔恩非浅,领得生神九过经。
畴昔鸳鸯侣,朱门贺客多。
如今无此事,好去莫相过。
今朝妆阁前,拾得旧花钿。
粉污痕犹在,尘侵色尚鲜。
曾经纤手里,拈向翠眉边。
能助千金笑,如何忍弃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