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林罕小说

仓颉鹳鸟迹,于是创文字。

原其制作心,本以便记事。

呼读犹强名,况乃论位置。

周人建小学,六书分义类。

特令授童蒙,庶几别同异。

奈何中古后,穿凿失伦次。

虫皿晋医言,止戈楚人志。宋更?作騧,秦易罪为罪。

三刀自梦徵,两日因谶记。

山丝已怪妄,门草更茫昧。

白水及绯衣,皆是表符瑞。

解槐与说枣,抑又出讥戏。

形声罕复论,一切归会义。

咄哉许祭酒,著论穷巧慧。

流俗喜不根,传授满当世。

廷尉议三章,诸生谈六艺。

往往授其言,大抵皆附会。

林生最晚出,纷乱尤自恣。

何言斯亭上,刻石高赑屃。

却思荆舒祸,对此频雪涕。

凭谁掩其恶,水火为焚弃。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晁公武对《林罕小说》一书的评论。诗中首先追溯了文字的起源,赞扬仓颉造字的智慧,指出文字最初的目的是为了方便记事。随后,诗人批评了自中古以后文字使用的混乱,列举了一些例子,如“虫皿”、“止戈”等字词的变化,认为这些失去了原有的意义和顺序。

诗人对林罕的小说表示不满,认为其中充满了牵强附会和荒诞不经的内容,如以奇异符号象征吉祥,以及形声学的忽视。他批评许祭酒(可能指某位学者)过分追求文字的技巧,导致流俗之见充斥于世。他还提到廷尉和儒生们讨论文字时的空谈,以及林罕本人作品的杂乱无章。

最后,诗人站在石碑前,感叹荆舒之祸(可能指某种文字争议或误解),为古代文字的混乱感到痛心,并希望有人能彻底否定这种错误,将其从历史中抹去。整首诗表达了对文字纯洁性和真实性的怀念,以及对学术研究应遵循严谨原则的呼吁。

收录诗词(18)

晁公武(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著名目录学家、藏书家。人称“昭德先生”。晁冲之之子

  • 字:子止
  • 籍贯:济州钜野(今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
  • 生卒年:1105—1180

相关古诗词

游焦山

江势东倾剧建瓴,中流岩壑隐禅扃。

游僧谁渡降龙钵,过客争摸瘗鹤铭。

修竹捎云凌北固,桃花吹浪涨南溟。

上人劝赋斯山境,乞与微吟勒翠屏。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

鹧鸪天

笑擘黄柑酒半醒。玉壶金斗夜生冰。

开窗尽见千山雪,雪未消时月正明。

兰烬短,麝煤轻。画楼钟鼓已三更。

倚栏谁唱清真曲,人与梅花一样清。

形式: 词牌: 鹧鸪天

句(其四)

铜梁山昏岚翠重,石镜水落滩声迟。

形式:

句(其一)

轩窗竹院临流静,灯火瓜洲隔岸深。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