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末元初诗人方回的作品,名为《七十翁吟七言十首》(其三)。诗中通过对书房生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的淡泊名利、坚守学问的情怀。
"一鸣场屋老书生",这里“一鸣”指的是早晨第一声鸡鸣,象征着清晨的开始;“场屋”则是古代书房的一种形式,常见于田野之中;“老书生”则是诗人自称,表明他已年迈,但依旧致力于学问。
"晚节蹉跎百不成",这里的“晚节”指的是年岁渐长,暮年时期;“蹉跎”形容行动迟缓或事业未成;“百不成”则表达了诗人对自己一生学问和事业的反思与自谦。
"旧试卷忘涂注乙",这句描绘诗人对于往昔考试答题时的情形,“旧试卷”指的是过去的考试试卷;“忘涂注乙”则是说诗人现在已经记不清当年考试时的答案,只好随意涂改。
"新吟藁漫草真行",这里的“新吟”意味着新的诗篇或新的吟咏;“藁漫草”形容诗句自然流露,不加雕饰;“真行”则强调诗人的真诚和不伪造。
"柄臣全似逢崔胤",这句话中,“柄臣”可能指的是诗人自己,对自己的才华有所自信;“全似逢崔胤”是将自己比作唐代的著名文学家崔护(也称崔胤),表达了诗人的文采自信。
"座主徒劳识李程",这里“座主”指的是主人,即诗人自己;“徒劳识李程”则可能是说诗人对于历代诗人如唐代的李商隐等有深入研究和了解。
"第五阿房关许事",这句话中的“第五”可能暗示着时间或顺序;“阿房关”指的是古代名胜,如秦始皇时期的阿房宫遗址,而“许事”则是说诗人对于历史事件有所许诺,即对其有所了解和思考。
"樊川终自有诗名",这里“樊川”可能是地名或别称;“终自有诗名”表达了诗人的自信,他认为自己终将在诗歌领域留下名字。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个人学问生活的反思和自我评价,展现了诗人对于文学创作的执着与热爱,以及他对于历史和文化的深厚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