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翁吟七言十首(其三)

一鸣场屋老书生,晚节蹉跎百不成。

旧试卷忘涂注乙,新吟藁漫草真行。

柄臣全似逢崔胤,座主徒劳识李程。

第五阿房关许事,樊川终自有诗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鉴赏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诗人方回的作品,名为《七十翁吟七言十首》(其三)。诗中通过对书房生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的淡泊名利、坚守学问的情怀。

"一鸣场屋老书生",这里“一鸣”指的是早晨第一声鸡鸣,象征着清晨的开始;“场屋”则是古代书房的一种形式,常见于田野之中;“老书生”则是诗人自称,表明他已年迈,但依旧致力于学问。

"晚节蹉跎百不成",这里的“晚节”指的是年岁渐长,暮年时期;“蹉跎”形容行动迟缓或事业未成;“百不成”则表达了诗人对自己一生学问和事业的反思与自谦。

"旧试卷忘涂注乙",这句描绘诗人对于往昔考试答题时的情形,“旧试卷”指的是过去的考试试卷;“忘涂注乙”则是说诗人现在已经记不清当年考试时的答案,只好随意涂改。

"新吟藁漫草真行",这里的“新吟”意味着新的诗篇或新的吟咏;“藁漫草”形容诗句自然流露,不加雕饰;“真行”则强调诗人的真诚和不伪造。

"柄臣全似逢崔胤",这句话中,“柄臣”可能指的是诗人自己,对自己的才华有所自信;“全似逢崔胤”是将自己比作唐代的著名文学家崔护(也称崔胤),表达了诗人的文采自信。

"座主徒劳识李程",这里“座主”指的是主人,即诗人自己;“徒劳识李程”则可能是说诗人对于历代诗人如唐代的李商隐等有深入研究和了解。

"第五阿房关许事",这句话中的“第五”可能暗示着时间或顺序;“阿房关”指的是古代名胜,如秦始皇时期的阿房宫遗址,而“许事”则是说诗人对于历史事件有所许诺,即对其有所了解和思考。

"樊川终自有诗名",这里“樊川”可能是地名或别称;“终自有诗名”表达了诗人的自信,他认为自己终将在诗歌领域留下名字。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个人学问生活的反思和自我评价,展现了诗人对于文学创作的执着与热爱,以及他对于历史和文化的深厚情感。

收录诗词(2864)

方回(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幼孤,从叔父学。宋理宗景定三年进士。初媚贾似道,似道败,又上十可斩之疏。后官知严州,以城降元,为建德路总管。寻罢归,遂肆意于诗。有《桐江集》、《续古今考》,又选唐宋以来律诗,为《瀛奎律髓》

  • 字:万里
  • 号:虚谷
  • 籍贯:宋元间徽州歙县
  • 生卒年:1227—1307

相关古诗词

七十翁吟七言十首(其二)

自笑衰颓七十翁,全将拙钝易豪雄。

犹贤乎已思诗苦,不失其驰饮酒恭。

女嫁男婚俱失望,廷胪殿对总书空。

倚楼夜夜看星斗,未了昏钟又晓钟。

形式: 七言律诗

七十翁吟七言十首(其一)

莫笑衰颓七十翁,老来柔外尚刚中。

评诗青眼时虽白,借酒苍颜也自红。

轻薄交游翻手雨,艰难仕宦打头风。

休官至此六逢闰,能忍穷人不送穷。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七月二十三日闻城南火午至夜半怀归

月近参旗欲下弦,倚楼半夜独看天。

故园入梦将千日,朝服离身已七年。

汹汹火惊何不去,嗷嗷籴贵更堪怜。

汉庭使者求民瘼,汲黯应须识后先。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七月初一日早起

太白星初上,参旗井钺连。

新秋知几日,酷暑极今年。

足不能离地,心常欲契天。

水乡差得稔,亢旱念山田。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