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酬中书相公至日圜丘行事合于中书宿斋移止于集贤院叙情见寄之什

郊庙祗严祀,斋庄觌上玄。

别开金虎观,不离紫微天。

树古长杨接,池清太液连。

仲山方补衮,文举自伤年。

风溢铜壶漏,香凝绮阁烟。

仍闻白雪唱,流咏满鹍弦。

形式: 排律 押[先]韵

翻译

在郊庙之地举行庄重的祭祀,面对上天展示虔诚之心。
特别开辟了金虎观,它依然紧邻紫微天的神圣区域。
古老的树木延伸至长杨宫,池塘清澈与太液池相连。
仲山正准备接受新的重任,文举却感叹岁月匆匆。
风吹过铜壶漏声悠扬,香气在华丽的阁楼中弥漫。
还能听到白雪般的歌声,旋律在丝弦上流淌不息。

注释

郊庙:古代祭祀场所。
祗严:极其庄重。
觌:相见,此处指祭祀上天。
上玄:天空,上天。
金虎观:道教宫殿。
紫微天:星官名,象征帝座。
仲山:人名,可能指代某位官员。
衮:古代帝王礼服。
文举:人名,可能也指官员。
伤年:感叹年华老去。
溢:飘出。
铜壶漏:古代计时器。
绮阁:装饰华丽的楼阁。
烟:香气。
白雪唱:比喻高雅的歌声。
鹍弦:鹍鸡的羽毛制成的琴弦。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武元衡的作品,描绘了一场在郊庙举行的祭祀活动以及随后在紫微天下金虎观中的一系列礼仪。诗中的意象丰富,语言庄重,体现了古人对神灵的崇敬之心和对自然美景的赞叹。

"郊庙祗严祀,斋庄觌上玄"一句,设置了一种肃穆的氛围,表现出祭祀活动的庄重与神圣。"别开金虎观,不离紫微天"则描绘了一个超凡脱俗的空间,让人感觉到一种仙境般的美好。

接下来的"树古长杨接,池清太液连"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写,增添了一份宁静与和谐。"仲山方补衮,文举自伤年"一句,诗人可能是在反思自己的岁月流逝和未竟的事业。

"风溢铜壶漏,香凝终阁烟"中的意象,更是将自然之声与祭祀之气融为一体,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境界。最后两句"仍闻白雪唱,流咏满鹍弦"则透露出诗人对于音乐和文学的热爱,以及对美好事物不曾忘怀的心情。

整首诗通过对祭祀活动的描写,以及对自然景色与艺术之美的赞颂,展现了诗人的情感世界和审美观念。

收录诗词(196)

武元衡(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政治家,武则天曾侄孙。建中四年,登进士第,累辟使府,至监察御史,后改华原县令。德宗知其才,召授比部员外郎。岁内,三迁至右司郎中,寻擢御史中丞。顺宗立,罢为右庶子。宪宗即位,复前官,进户部侍郎。元和二年,拜门下侍郎平章事,寻出为剑南节度使。元和八年,征还秉政,早朝被平卢节度使李师道遣刺客刺死。赠司徒,谥忠愍。《临淮集》十卷,今编诗二卷

  • 字:伯苍
  • 籍贯:缑氏(今河南偃师东南)
  • 生卒年:758―815

相关古诗词

秋日台中寄怀简诸僚

宪府日多事,秋光照碧林。

干云岩翠合,布石地苔深。

忧悔耿遐抱,尘埃缁素襟。

物情牵局促,友道旷招寻。

颓节风霜变,流年芳景侵。

池荷足幽气,烟竹又繁阴。

簪组赤墀恋,池鱼沧海心。

涤烦滞幽赏,永度瑶华音。

形式: 排律 押[侵]韵

秋怀奉寄朱补阙

上苑繁霜降,骚人起恨初。

白云深陋巷,衰草遍闲居。

暮色秋烟重,寒声牖叶虚。

潘生秋思苦,陶令世情疏。

已制归田赋,犹陈谏猎书。

不知青琐客,投分竟何如。

形式: 排律 押[鱼]韵

送许著作分司东都

瑶瑟激悽响,征鸿翻夕阳。

署分刊竹简,书蠹护芸香。

马色关城晓,蝉声驿路长。

石渠荣正礼,兰室重元方。

不作经年别,离魂亦暂伤。

形式: 排律 押[阳]韵

闻相公三兄小园置宴以元衡寓直因寄上兼呈中书三兄

休沐限中禁,家山传胜游。

露寒潘省夜,木落庾园秋。

兰菊回幽步,壶觞洽旧俦。

位高天禄阁,词异畔牢愁。

孤思琴先觉,驰晖水竞流。

明朝不相见,清祀在圜丘。

形式: 排律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