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河(其一)

京师如倚屏,其北万山立。

往往塞外水,南穿塞垣入。

旋衰才没踝,骤盛怀原隰。

未出军都障,敛若衣在拾。

汗漫顺义西,每当骤雨及。

桥梁既突坏,猝又无舟楫。

形式: 古风 押[缉]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京师周边的自然景观和地理特征,充满了对自然界的细腻观察与深刻感受。

首句“京师如倚屏,其北万山立”以比喻的手法,将京城比作倚靠的屏障,而北方的山脉则如同矗立的屏障,形象地展现了京城与周围山峦的关系,营造了一种雄伟壮丽的景象。

接着,“往往塞外水,南穿塞垣入”描述了河流穿越山岭的情景,生动地表现了自然界的流动与变迁。河流时而消失于地面之下,时而又突然涌现,展现出自然界中水流的神秘与不可预测性。

“旋衰才没踝,骤盛怀原隰”进一步描绘了河流水量的变化,从微小到汹涌,再到平静,展现了自然界的动态美。这里的“旋衰”与“骤盛”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自然界中水流变化的快速与剧烈。

“未出军都障,敛若衣在拾”则通过比喻,将河流的流动比作衣物的折叠与展开,形象地展示了水流在不同地形条件下的形态变化,同时也暗示了自然界的和谐与平衡。

最后,“汗漫顺义西,每当骤雨及。桥梁既突坏,猝又无舟楫”描绘了暴雨中的场景,桥梁被洪水冲毁,人们无法过河,突显了自然力量的强大与不可抗拒。这一段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威力,也反映了人类面对自然时的无奈与脆弱。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致描绘,展现了自然界的力量与美丽,同时也蕴含了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思。

收录诗词(741)

姚鼐(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与方苞、刘大櫆并称为“桐城三祖”。一字梦谷,室名惜抱轩(在今桐城中学内),世称惜抱先生、姚惜抱。乾隆二十八年(1763)中进士,任礼部主事、四库全书纂修官等,年才四十,辞官南归,先后主讲于扬州梅花、江南紫阳、南京钟山等地书院四十多年。著有《惜抱轩全集》等,曾编选《古文辞类纂》

  • 字:姬传
  • 籍贯:安徽桐城
  • 生卒年:nài)(1731~1815

相关古诗词

白河

京师如倚屏,其北万山立。

往往塞外水,南穿塞垣入。

旋衰才没踝,骤盛怀原隰。

未出军都障,敛若衣在拾。

汗漫顺义西,每当骤雨及。

桥梁既突坏,猝又无舟楫。

圣人岁北巡,虎旅万群集。

灌涨夏秋交,吏以供张急。

治道草露閒,隐虑事不给。

六飞竟安驱,神灵信怀辑。

我来辰角见,征衣不挟笠。

明当迎翠华,夜渡涨沙湿。

弥知近塞寒,霜风凌裤褶。

形式: 古风 押[缉]韵

送张橿亭少詹为晋阳书院山长兼寄朱石君方伯东坡在密州除夕诗云龙钟三十九劳生已强半鼐与少詹方伯皆辛亥岁生今三十九矣故用其韵(其一)

吾生如尺捶,焉胜日取半。

少壮曾几时,抚节能无叹。

昔年十八九,里舍共嬉玩。

见君升明堂,瑶璧荐角散。

鄙才何所中,强逐冠盖伴。

贤愚别骥驽,征迈同昏旦。

凋年感新历,短檠荧旧案。

坐阅燕郊晚,行想淮流乱。

懿君清素怀,室阙奉匜盥。

联居幸时近,呻吟闻郑缓。

倏遭浮云翳,孰辩清济贯。

余才从俗客,署尾岂非懦。

孤怀复送君,冷若冰中炭。

郊环如可待,休踰燕昭馆。

运会有屈伸,宾饯易寒暖。

别离不可数,垂领髟行粲。

形式: 古风

送张橿亭少詹为晋阳书院山长兼寄朱石君方伯东坡在密州除夕诗云龙钟三十九劳生已强半鼐与少詹方伯皆辛亥岁生今三十九矣故用其韵(其二)

代并控朔漠,连峰矗天半。

形胜拥晋阳,英杰昔称叹。

碧玉唐叔祠,春陂足流玩。

俯仰一古今,摛笔朱霞散。

谁为贤主人,十载承明伴。

方伯气俊爽,清风发平旦。

孰言扬马才,治乃任牍案。

淮阳一卧临,渤海何忧乱。

垂泽已如膏,虚手真若盥。

君往风景地,流连带其缓。

顿使庸俗目,惊见两崇贯。

诞生同一岁,少长惟余懦。

穷冬方兀坐,雪窗聊拨炭。

想君越井陉,税车行授馆。

敷文列士兴,吹律穷谷暖。

离立不可参,曷由发笑粲。

形式: 古风

安肃道中

檐声三夜滴床头,海日三朝照衣领。

风清每快行人意,泥滑仍为车辙梗。

南行常绕西山麓,青铜新沐烟鬟影。

出岫湿云行自媚,蔽野绿阴寒且静。

高禾连垄出芒槊,行潦逾道跳蛙黾。

更有水田白鹭飞,便如长夏江南境。

少年燕赵苦行役,十七年閒一俄顷。

故人黄土宁复见,古道荒烟聊自省。

竹舆梦断一萧疏,高木嘶蝉挂残影。

形式: 古风 押[梗]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