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史四首(其二)

三田岁毕举,用以荐明禋。

圣王戒暴殄,郊薮游麒麟。

虞罗张复解,原野气已春。

六合岂不广,一面何逡巡。

亳都百里间,旷如天地仁。

宽政逮毛羽,况乃蚩蚩民。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玄烨所作的《咏史四首》中的第二首,主题围绕着古代帝王对于自然与生灵的敬畏与保护。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展现了诗人对理想君主形象的描绘。

首句“三田岁毕举,用以荐明禋”描绘了古代帝王在一年结束时,通过祭祀活动来表达对天地神明的敬仰之情。这里的“三田”可能指的是古代的三种祭地仪式,而“荐明禋”则是指向光明与崇高的神明献祭,表达了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与崇拜。

接着,“圣王戒暴殄,郊薮游麒麟”进一步阐述了古代圣明君主对于自然资源的珍惜与保护。圣王避免浪费和破坏,甚至在郊外的林薮中放养着象征吉祥与和平的麒麟,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状态。

“虞罗张复解,原野气已春”描述了捕猎后的释放,以及由此带来的生机勃勃的春天景象。虞罗在这里可能指的是捕猎的工具或方法,而“张复解”则暗示了捕猎活动的暂停与释放,体现了对生命的尊重与爱护。

“六合岂不广,一面何逡巡”则表达了对广阔天地的感慨,同时也隐含了对君主治理范围的思考。这里“六合”指的是整个宇宙,而“一面”则可能暗指君主的治理范围,通过对比表达了对全面治理与关注所有角落的期望。

最后,“亳都百里间,旷如天地仁”将目光聚焦于古代的亳都,一个面积广阔的都城,强调了君主的仁德如同天地一般广阔无垠,覆盖了整个国家乃至四方。

“宽政逮毛羽,况乃蚩蚩民”则总结了诗的主题,表达了君主应以宽大的政策惠及万物,包括飞禽走兽,更不应忽视普通百姓的福祉。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象征,展现了诗人对于理想君主形象的深刻思考和美好愿景。

收录诗词(1147)

玄烨(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咏史四首(其三)

轩皇访后牧,相道光璿枢。

精诚契冥漠,在古岂有诬。

巍巍兴王佐,竟与梦寐符。

天意靖殷邦,岂为荣一夫。

缅彼耕莘叟,后有版筑徒。

试观说命篇,典则追三谟。

形式: 古风 押[虞]韵

咏史四首(其四)

尚父抱奇略,壮龄运不偶。

一竿清渭滨,经纶在其手。

志欲网九州,吞舟非所取。

卜兆示先几,龙螭载车后。

白旄师既陈,青社符还剖。

伟哉八百基,肇自一钓叟。

形式: 古风 押[有]韵

仇英青绿画

流莺百啭起烟槐,细雨油云点翠苔。

松竹青青山色静,游人倚杖尚徘徊。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

东巡出都作

阊阖来天风,玉仗排双凤。

乔岳耸高标,巡方翠华动。

形式: 五言绝句 押[送]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