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来寻淮上寺,老桧莫知年。
劫火已镕像,樛枝宁改烟。
根拿怪石入,节駮苍苔坚。
欲问浮波箭,空嗟此独传。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所作的《施景仁邀咏泗州普照王寺古桧》。诗中,诗人来到淮上的寺庙,被一棵古老的桧树深深吸引。它历经劫难,火已经熔化了佛像,但樛曲的树枝依然坚韧,仿佛不改其烟熏岁月的痕迹。树根深入怪石之中,节疤斑驳,覆盖着厚厚的苍苔,显示出其顽强的生命力。诗人想询问这棵古桧的历史,如同浮波箭一般难以捉摸,只能感叹它的独特存在,成为了历史长河中的孤证。整体上,这首诗通过描绘古桧的形象,表达了对历史沧桑和生命坚韧的感慨。
不详
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剥剥禽敲竹,薰薰日照花。
耳中无俗听,眼底有闲誇。
迸笋过幽草,吹香到别家。
吾怀方自得,切莫问生涯。
谁道江南暖,新春见雪飞。
鸥来亲客艇,花乱上人衣。
古郡地偏寂,野窗寒入微。
戴家人不远,欲去未能归。
还邀二三子,共到凿龙游。
阴壑泉初动,春岩气欲浮。
竹藏深崦寺,人渡晚川舟。
始觉山风急,归鞍不自留。
浓淡云无定,凄微气宇寒。
鸠鸣桑叶吐,村暗杏花残。
客子行裘薄,春塘野水宽。
轻雷欣已发,谬作采茶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