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隐岩

龙隐晦冥时莫考,龙骧拿攫迹堪惊。

孔明久卧养全德,老子忽飞归太清。

溪上一天常气胜,洞中六月自寒生。

至人不得无情处,甘泽年年洒百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深藏不露的龙难以揣测,其行动迅猛令人惊讶。
诸葛亮长久静养,以全身心德,老子突然飞升,回归天界清宁。
溪边常年气候宜人,洞中即使六月也自感清凉。
真正的圣人无情感纠葛,他们的恩泽年复一年洒满百座城池。

注释

龙:比喻深藏不露的人物或力量。
冥时:暗中,不易察觉的时候。
考:考察,推测。
龙骧:形容龙昂首挺胸的样子,比喻威武或迅猛。
拿攫:迅速而有力地抓住。
孔明:诸葛亮的别称,三国时期蜀汉丞相。
全德:完备的道德修养。
老子:中国古代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
太清:道教指宇宙最高境界,或天界。
溪上:溪流之上。
一天常气胜:全年气候宜人的意思。
洞中:山洞内部。
自寒生:自然产生凉意。
至人:最高境界的人,指圣人。
无情处:没有情感牵绊的地方。
甘泽:甘甜的雨露,比喻恩惠。
百城:泛指众多地方。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仙境图景,充满了道家修炼成仙的意象。开篇两句“龙隐晦冥时莫考,龙骧拿攫迹堪惊”以龙隐现、龙骧飞动来比喻高深莫测的仙踪,其境界之高超常人,让人难以窥探。

接着,“孔明久卧养全德,老子忽飞归太清”则是借用历史人物和道家圣人来强化仙境的意境。孔明(诸葛亮)久卧寓意深藏不露,老子(李耳)忽飞升入太清之境,均表现了修炼者的高洁与超脱尘世。

中间两句“溪上一天常气胜,洞中六月自寒生”描绘出自然界的和谐与生命力。溪边天气宜人,洞中虽是六月炎热时节,却自有清凉之感,这里暗示了仙境不受世间气候影响,自成一体。

末尾两句“至人不得无情处,甘泽年年洒百城”表达了诗人对道家至人(修炼成仙者)必然拥有普度众生的博大胸怀,以及他们的恩泽能够长久地滋润着世间的每一个角落。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与仙境的描绘,传递出一种超脱尘俗、达到精神自在的修炼境界,同时也体现了道家对于自然和谐共生以及慈悲为怀的哲学思想。

收录诗词(1)

张田(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夜飞鹊/夜飞鹊慢.荷花

霓裳按歌地,凉影参差。还是佩解江湄。

沧波正洗袜尘恨,流霞空沁铢衣。

盈盈半输笑,向朱阑凝伫,欲诉心期。

碧筒唤酒,恐娇娥、来下瑶池。

未许西风吹断,环步障千重,镇护金猊。

落晚文禽点镜,分香窃翠,却念幽羁。

彩云惊散,暗伤情、不似芳时。

待清歌招些,怜心问的,水杳舟移。

形式: 词牌: 夜飞鹊慢

绕佛阁

渚云弄湿,烟缕际晚,江国遥碧。鸿过无迹。

怕闻野寺孤钟动凄恻。小桥路窄。

疏袖暗拂衰草,愁听蛩语还寂。

可堪过了,龟纱负瑶席。荏苒露华白。

一夜秋窗惊晓色。柳影孤危,残蝉空抱叶。

想摇落关情,归梦频折。物华消歇。

尽倒断寒塘,幽香先灭。怨红供、拒霜啼颊。

形式: 词牌: 绕佛阁

解语花

轻雷殷殷,小枕惊回,帘影摇庭户。嫩凉遥度。

江云堕、结作西窗暗雨。闲阶静伫。

叹疏袂、愁宽一缕。凭画栏,润叶鸣条,总是安秋处。

因唤扁舟晚渡。渐闻歌招得,采菱俦侣。临平归路。

花无数、应识汀洲倦旅。飞红怨暮。

长趁得、断鸿南浦。闲枕衾,谁更无聊,应最怜纨素。

形式: 词牌: 解语花

再游浯溪

一年两檄过浯溪,□上?亭□□□。

笑□兴亡千古□,□□崖石与天齐。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齐]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