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中郑悫三伏之际率宾僚避暑于使君林取大莲叶盛酒以簪刺叶令与柄通屈茎轮囷如象鼻焉传吸之名碧筒杯故坡诗云碧碗犹作象鼻弯白酒时带莲心苦丙寅五月宜兴州赏诚以此为题为赋十一首(其三)

有客相传避暑方,采莲不用采花房。

绿盘擎重盛珠露,碧管虚中溜玉浆。

象鼻捲风随手曲,麝脐入水透肌香。

醒来忽忆涪翁句,摘实分甘共母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翻译

有人传言这里避暑好,采莲不必摘莲蓬。
绿色的荷叶托着露珠如珍珠,翠绿的茎管里流淌着玉液琼浆。
象鼻般的莲梗随风弯曲,像麝香脐部浸入水中散发出香气。
醒来后忽然想起涪翁的诗句,摘下莲子与母亲分享甘甜。

注释

有客:有人。
相传:相传。
避暑:避暑胜地。
方:地方。
采莲:采摘莲子。
花房:莲蓬。
绿盘:绿色的荷叶。
擎:托起。
珠露:露珠。
碧管:翠绿的茎管。
溜:流淌。
象鼻:比喻莲梗形状。
捲风:随风卷动。
麝脐:麝香的脐部。
透肌香:散发出香气渗透肌肤。
醒来:睡醒后。
忽忆:忽然想起。
涪翁:指宋代诗人黄庭坚(涪翁是他的号)。
摘实:摘取莲子。
分甘:分享甘甜。
共母尝:与母亲一起品尝。

鉴赏

这首宋末元初的诗描绘了夏日避暑的雅趣。诗人郑悫在三伏之时,邀请宾客同僚到使君林中,利用大莲叶的独特方式品饮。他们将酒盛在莲叶制成的"碧筒杯"中,形状弯曲如象鼻,饮酒时通过叶柄吸食,清凉可口。这种独特的夏日饮品还带有莲心的微苦,让人回味无穷。诗人引用苏东坡(坡)的诗句,增添了文化意蕴,同时也表达了与母亲分享这份清凉和甜蜜的亲情。整体上,这首诗展现了宋代文人对生活情趣的讲究和对自然的亲近。

收录诗词(625)

陆文圭(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元代文学家。博通经史百家,兼及天文、地理、律历、医药、算术之学。墙东先生是元代学者的雅号,“墙东”并非是他居住澄东的意思。西汉末年,北海人王君公因为遭遇王莽篡权的乱世,当牛侩(买卖牛的中间人)以自隐。当时人们称他为“避世墙东王君公”。见《后汉书·逄萌传》。后来以“墙东避世”作为隐居于市井的典故,“墙东”指隐居之地。墙东先生指的是隐士,对于这个雅号,他自己也欣然接受,将自己的作品集命名为《墙东类稿》

  • 字:子方
  • 号:墙东
  • 籍贯:江阴(今属江苏)
  • 生卒年:1252~1336

相关古诗词

洛中郑悫三伏之际率宾僚避暑于使君林取大莲叶盛酒以簪刺叶令与柄通屈茎轮囷如象鼻焉传吸之名碧筒杯故坡诗云碧碗犹作象鼻弯白酒时带莲心苦丙寅五月宜兴州赏诚以此为题为赋十一首(其二)

昔宴宾僚避暑林,传杯故事到如今。

屈茎聊当黄金杓,刺叶先抽碧玉簪。

闻得鼻端香馥馥,流从舌底味森森。

坡仙爱酿柑为酒,却道清莲带苦心。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洛中郑悫三伏之际率宾僚避暑于使君林取大莲叶盛酒以簪刺叶令与柄通屈茎轮囷如象鼻焉传吸之名碧筒杯故坡诗云碧碗犹作象鼻弯白酒时带莲心苦丙寅五月宜兴州赏诚以此为题为赋十一首(其一)

外直中通异众芳,嗅来叶气胜花香。

一杯先吸鉴湖月,满口潜消玉井霜。

尤胜朱樱煎作蜜,何须紫蔗压为浆。

细看象鼻弯弯曲,刺手犹嫌绿柄长。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送广平孙教授

广平河水北,古暨浙江南。

两地音邮阔,三年官况谙。

采芹聊共乐,食檗岂能甘。

别酒黄梅浦,情怀老不堪。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覃]韵

送元帅移屯太仓

十乘元戎又启行,澄川老稚送倾城。

北风吹转旌旗影,东海欢腾鼓吹声。

桑麦千村无吠犬,波涛万里息奔鲸。

新年凤诏催归觐,殿内金瓯覆姓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