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鱼盐叹

羹无盐,餐无鱼,吁嗟先生胡不归。

无鱼何以充口腹,无盐何以滋肌肤。

太学韩公叹寂寞,朝齑暮盐犹有馀。

冯驩弹铗歌未已,素鳞坐见来行厨。

奈何淡泊两无有,坐啮蠹简形容枯。

先生抚掌付一笑,书中有味甘如腴。

人生饥饱皆梦幻,风俗况与承平殊。

忆昔闾阎正殷富,斫鲜煮海誇荆吴。

巨商满载出都会,万船衔尾如鹥凫。

和羹饲犬土同价,物理盛极逢乘除。

风尘澒洞商贾绝,千钱所得才锱铢。

由来事势本无据,变化反复如摴蒱。

先生谋道不谋食,疏饭饮水真良图。

形式: 古风

翻译

菜肴中没有盐,餐桌上没有鱼,唉,先生为何还不回家呢。
没有鱼怎么填饱肚子,没有盐怎么滋润皮肤。
太学里的韩公感叹清贫,即使粗茶淡饭也还有剩余。
冯驩弹着剑柄唱歌不停,眼睁睁看着鱼肉被送进厨房。
为何先生你如此淡泊,只能坐着啃蛀虫蛀蚀的书籍,面容憔悴。
先生拍手一笑,书中自有其乐,犹如肥美的肉食。
人生中的饥饱都是梦幻,社会风气与太平时期大不相同。
回想过去,民间富饶,人们夸赞江浙一带的海鲜丰富。
豪商满载货物离开城市,船只连绵如雁群。
即使是喂狗的食物,也和泥土一样贵重,世事兴衰变化无常。
风尘四起,商业活动断绝,一文钱也变得微不足道。
自古以来,事情的发展并无定论,就像赌博般反复无常。
先生追求的是道义而非生活所需,粗茶淡饭实为明智的选择。

注释

羹:菜肴。
盐:调味品。
餐无鱼:指饮食简单。
鱼:食物。
吁嗟:叹息。
先生:对学者的尊称。
归:回家。
太学:古代最高学府。
韩公:可能指韩愈,此处代指学者。
冯驩:战国时孟尝君门客。
素鳞:指鱼。
形容枯:形容人瘦弱、憔悴。
书中有味:指读书的乐趣。
腴:肥美。
风俗:社会风气。
承平:太平盛世。
闾阎:民间。
誇:夸耀。
荆吴:古代地名,泛指江南地区。
鹥凫:鸟名,比喻船只众多。
和羹饲犬:比喻待遇低贱。
物理:事物的道理、法则。
乘除:指世事的起伏变化。
风尘澒洞:形容战乱或社会动荡。
商贾:商人。
锱铢:极小的重量单位。
摴蒱:古代的一种赌博游戏。
谋道:追求道义。
疏饭饮水:简朴的生活方式。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物质匮乏的生活状态,通过对食盐和鱼肉等日常食品的缺失进行反复咏 味,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丰盛时光的怀念以及现实困境的无奈。诗中“羹无盐,餐无鱼,吁嗟先生胡不归”开篇即设定了一种物资短缺的情景,随后通过对比太学韩公的生活和自己目前的状况,强化了这种感慨。

在“冯驩弹铗歌未已,素鳞坐见来行厨”的一段中,诗人借古代贤者冯驩之事,表达对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接下来的“奈何淡泊两无有,坐啮蠹简形容枯”则是直接表达了自己对于物质匮乏的不满和苦恼。

然而,在“先生抚掌付一笑,书中有味甘如腴”这一转折点上,诗人通过对知识和精神世界的赞美,转换了情绪,提出了超越物欲的生活态度。随后的几句则是对历史变迁的一种感慨,以及对于物质追求的反思。

最后,“先生谋道不谋食,疏饭饮水真良图”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对精神世界有更高追求的生活态度。这首诗通过对比、反复和转折的手法,展现了诗人对于物质与精神、过去与现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关系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118)

胡天游(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名乘龙,以字行。又号傲轩。有俊才,七岁能诗。遭元季乱,隐居不仕。有《傲轩吟稿》

  • 号:松竹主人
  • 籍贯:元岳州平江

相关古诗词

无牛叹

荒畴万顷连坡陁,躬耕无牛将奈何。

老翁倭倭挟良耜,妇子并肩如橐驼。

肩赪骨怠汗淹肘,竟日劳劳不终亩。

夜归草屋酸吟嘶,祇有饥肠作牛吼。

却忆向来全盛年,万牛蔽野无閒田。

干戈澒洞一扫尽,觳?就死谁能怜。

桃林荒塘春草绿,眼底纷纷何有犊。

老翁无力待升平,卧看牵牛向天哭。

形式: 古风

无笔叹

宣城鼠须不可索,越南鸡毛不可得。

山中老颖飞上天,九馆痴髯化为石。

晴窗无复秃千枝,晓梦有时来五色。

一庭老叶扫西风,袖手空阶看蜗迹。

形式: 古风

无书叹

六经既降诸子出,后代枝叶何其多。

眼中万卷忽如扫,无乃天意憎繁苛。

陈言故纸本糟粕,吾道耿耿终难磨。

劫灰不赭孝先笥,昼卧坦腹时摩挲。

形式: 古风 押[歌]韵

故人别

故人别,新人归,大车小车当路衢。

路傍把酒相迎送,尽道新人貌更殊。

故人含悲催上道,回头却向新人笑。

黄金不铸玉郎心,送故迎新何日了。

故人一去无回期,新人还著故人衣。

玉郎绕床看画眉,恰似故人初到时。

形式: 乐府曲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