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颂一百零二首(其六十九)

虎穴魔宫阔步挨,犁耕拔舌待君来。

摩云鼻孔须胡口,闹里相逢鬼擘开。

不离刀山居马腹,便从炉炭入驴胎。

一句子,不须猜,延宾岂在预安排。

换手搥胸何处去,虾蟆头上戴青苔。

形式: 偈颂

翻译

踏入虎穴般险恶的魔宫,期待你的到来,准备接受犁耕拔舌的惩罚。
高傲的鼻孔和胡须,如同摩天大楼,即使在喧闹中相遇,也是鬼神之力将你引向我。
无论身处刀山还是马腹之中,或是进入炉火与驴胎的炼狱,一切皆是为你设下的考验。
无需猜测,邀请宾客并不需要预先布局。
变换姿态捶胸顿足,不知你要前往何方,只见虾蟆头顶已长满青苔。

注释

虎穴:比喻极其危险或难以接近的地方。
魔宫:象征邪恶或神秘的场所。
犁耕拔舌:古代酷刑,形容极度残酷的惩罚。
摩云:形容极高。
须胡口:夸张的描述,可能指胡须浓密的嘴。
鬼擘开:像鬼神一样把路分开,意指命运或力量引导。
刀山:极险峻的地方,常用来比喻艰难困苦。
马腹:马的腹部,比喻危险或困境。
炉炭:象征炽热的环境,如地狱般的苦难。
延宾:邀请宾客。
预安排:事先计划。
换手搥胸:情绪激动的动作,表示内心的挣扎。
虾蟆头上戴青苔:形象地描绘出一种荒诞或凄凉的场景。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慧远所作的《偈颂一百零二首》中的第六十九首。它以奇特的意象和象征手法,描绘了一种神秘而富有挑战性的场景。诗人将虎穴、魔宫与犁耕、拔舌等恐怖元素结合,暗示了对来访者的考验。"摩云鼻孔须胡口"形象地描述了一个高傲或怪异的形象,"闹里相逢鬼擘开"则揭示出环境的混乱与不寻常。

接下来的诗句描述了主人公身处险境,如刀山、马腹、炉炭,甚至可能经历轮回转世,表达了修行过程中的艰难与变化无常。"延宾岂在预安排"表明,迎接宾客并非事先设定,而是随缘而至,强调了禅宗中随顺自然、不拘形式的意境。

最后两句"换手搥胸何处去,虾蟆头上戴青苔"以夸张的手法,进一步强化了超现实的氛围,似乎是在说,无论遭遇何种困境,都要保持平静,如同虾蟆头顶的青苔,即使在荒诞中也要坚守自我。

总的来说,这首诗寓言性强,富有哲理,体现了禅宗的机锋与顿悟,要求读者在看似荒诞不经的描述中体悟生活的真谛。

收录诗词(312)

释慧远(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青原下八世,双泉郁禅师法嗣。住鼎州(今湖南常德)德山。事见《五灯会元》卷一五。今录诗二首

相关古诗词

偈颂一百零二首(其六十四)

道大兮功不立,隅无兮方莫存。

跨鳌头兮归巨海,挟月角兮出天门。

形式: 偈颂 押[元]韵

偈颂一百零二首(其五十九)

金地岭胸中丘壑,赤城山皮里阳秋。

华顶峰脑门著地,桐柏观稽首叩头。

形式: 偈颂 押[尤]韵

偈颂一百零二首(其一○三)

正如穷汉破衫袖,也不与万法为侣。

捺著头,掀尾举,西江吸尽铁船浮,活捉泥牛和角煮。

泼天大,些子许,君不见二月三月寒食天,桃花杏花落如雨。

一口吸尽西江水,栗棘金圈饶得底。

解道心空及第归,此去西天十万里。

形式: 偈颂

偈颂一百零二首(其六十二)

锦江巨浪连三峡,九陇峰高接五天。

中有导师口生角,眉毛落尽脚跟穿。

击得嘉州石佛眼中火出,惊回陕府铁牛鼻孔生烟。

阿呵呵,莫怨天。有利无利,不离行市。

伸手缩手,无党无偏。酽茶三五碗,意在钁头边。

形式: 偈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