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李府丞

乌夜啼,愁杀人。灯已昏,啼转频。

啼落燕山五更月,游子闻之泪成血。

不尽空林返哺恩,呜呜啼到何时歇。

一声高,一声低。满天凉露风凄凄,愁杀人,乌夜啼。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以“乌夜啼”为题,描绘了一幅深夜中乌鸦哀鸣的画面,充满了悲凉与愁绪。诗中的乌鸦似乎成了愁苦与离别的象征,其频繁而凄厉的啼叫,不仅惊扰了夜的宁静,也触动了游子的心弦,使他们不禁泪如泉涌。

“灯已昏,啼转频”,点明了夜晚的环境,昏暗的灯光下,乌鸦的啼叫声更加频繁,营造出一种压抑和孤独的氛围。接着,“啼落燕山五更月”,形象地描绘了乌鸦啼声之大,以至于连远在燕山的月亮都为之颤抖,仿佛整个世界都被这悲鸣所笼罩。

“游子闻之泪成血”,直接表达了游子听到乌鸦啼声后的强烈情感反应,泪水如同鲜血般滚落,这种夸张的描述,进一步强调了愁苦的程度。接下来,“不尽空林返哺恩,呜呜啼到何时歇”,将乌鸦的啼声与自然界的生命循环相联系,暗示着生命中的离别与哀伤是无法避免的,它们会一直持续下去,没有尽头。

最后,“一声高,一声低。满天凉露风凄凄,愁杀人,乌夜啼。”总结了整首诗的情感基调,乌鸦的啼声时高时低,伴随着满天的凉露和凄冷的风,这一切共同构成了一个充满愁绪的夜晚景象。诗人通过乌鸦的啼叫,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怀念、对离别与失去的哀痛,以及对生命无常的深刻感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象征手法,成功地构建了一个充满哀愁与思考的意境,让人在欣赏之余,也能感受到诗人深沉的情感和对生命的独特见解。

收录诗词(117)

王越(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行路难

北人快骑马,南人快使船。

马蹶太行上,舟覆瞿塘前。

争如山翁煖土炕,不怕高山与风浪。

形式: 古风

次林员外新店驿壁间三首(其一)

谏书佛骨表,滇海即潮州。

正气三千丈,斯文第一流。

故交无客送,公道有人留。

慨想逢迎辈,闻风死亦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次林员外新店驿壁间三首(其二)

漫漫南去路,随处纪山川。

齐鲁云连树,秦淮水接天。

乌栖吴苑月,人牧楚陵烟。

莫道交州远,姚安已近边。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次林员外新店驿壁间三首(其三)

道经新店驿,梦落楚山中。

王化虽无外,乡音较不同。

石屏清入画,水镜净涵空。

回首南天远,三呼祝圣躬。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