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曲歌辞.于阗采花

于阗采花人,自言花相似。

明妃一朝西入胡,胡中美女多羞死。

乃知汉地多名姝,胡中无花可方比。

丹青能令丑者妍,无盐翻在深宫里。

自古妒蛾眉,胡沙埋皓齿。

形式: 乐府曲辞 押[纸]韵

翻译

于阗的采花人,自言花朵都相似。
王昭君一旦西行进入胡地,那里的美女因她而感到羞愧无比。
这才明白汉地有许多美丽的女子,胡地却找不到可以相比的花朵。
丹青画技能让丑陋的人变得美丽,丑女无盐却深藏在皇宫之中。
自古以来,嫉妒美丽的女子,连胡地的风沙也掩埋了她们洁白的牙齿。

注释

于阗:古代西域国名。
采花人:采摘花朵的人。
明妃:指王昭君,因美貌被选入宫。
西入胡:向西进入胡地。
名姝:著名的美女。
方比:相比。
丹青:绘画艺术。
无盐:古代丑女名。
妒蛾眉:嫉妒美丽的眉毛。
皓齿:洁白的牙齿。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位美丽的女子,自称与花朵相似,她的美貌在汉地中颇有名声。然而当她被迫西入胡地时,那里的美女们都因不及她而感到羞愧。这首诗通过对比中原与胡地的美女,表达了对汉文化与外族文化差异的认识,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文化优越感和对边疆生活的无奈。

诗中的“丹青”指的是化妆品,能使丑陋者变得美丽。"无盐翻在深宫里"则是说,即便有化妆之物,也难以在深宫中发挥作用。这两句强调了女子的天生丽质,不依赖外物。

最后两句“自古妒蛾眉,胡沙埋皓齿”表达了一种历史悠久的美貌标准和边疆生活对美貌的磨损。"妒蛾眉"是形容美女浓密的眉毛,而"胡沙"则指的是边疆的黄沙,"埋皓齿"意味着即便是美丽的牙齿,也会被边疆的风沙所掩盖。

整首诗通过对美貌的描绘和对文化差异的反思,展现了作者深邃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力。

收录诗词(1046)

李白(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 字:太白
  • 号:青莲居士
  • 生卒年:701年-762年

相关古诗词

杂曲歌辞.千里思

李陵没胡沙,苏武还汉家。

迢迢五原关,朔雪乱边花。

一去隔绝域,思归但长嗟。

鸿雁向西北,飞书报天涯。

形式: 乐府曲辞 押[麻]韵

杂曲歌辞.少年行二首(其一)

击筑饮美酒,剑歌易水湄。

经过燕太子,结托并州儿。

少年负壮气,奋烈自有时。

因声鲁句践,争情勿相欺。

形式: 乐府曲辞 押[支]韵

杂曲歌辞.出自蓟北门行

虏阵横北荒,胡星曜精芒。

羽书速惊电,烽火昼连光。

虎竹救边急,戎车森已行。

明主不安席,按剑心飞扬。

推毂出猛将,连旗登战场。

兵威冲绝漠,杀气凌穹苍。

列卒赤山下,开营紫塞傍。

途冬沙风紧,旌旗飒凋伤。

画角悲海月,征衣卷天霜。

挥刃斩楼兰,弯弓射贤王。

单于一平荡,种落自奔亡。

收功报天子,行歌归咸阳。

形式: 乐府曲辞 押[阳]韵

杂曲歌辞.北风行

烛龙栖寒门,光曜犹旦开。

日月照之何不及此,惟有北风怒号天上来。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幽州思妇十二月,停歌罢笑双蛾摧。

倚门望行人,念君长城苦寒良可哀。

别时提剑救边去,遗此虎文金髀钗。

中有一双白羽箭,蜘蛛结网生尘埃。

箭空在,人今战死不复回。

不忍见此物,焚之已成灰。

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

形式: 乐府曲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