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弯崎至罗汉门杂咏(其六)

脉络分明记大乌,山形指掌考成图。

亲经足迹今输我,能补修书一字无。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虞]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对地理知识的深入研究与实地考察的体验。首句“脉络分明记大乌”,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在研究过程中对地理脉络的清晰记忆,仿佛大乌(可能指山脉或地形特征)的脉络在他心中形成了明确的地图。接着,“山形指掌考成图”进一步强调了作者通过亲身触摸和观察,将复杂的山形地貌转化为直观的图像,展现了他对自然景观深刻的理解和独特的感知能力。

“亲经足迹今输我”,则透露出作者曾亲自踏足过这些地方,经历了实际的探索和考察,这种亲身经历使得他能够比他人更深入地理解这片土地。然而,即使如此丰富的经验,作者却谦逊地表示“能补修书一字无”,意即尽管自己有实地考察的经验,但在撰写相关书籍时,仍感到难以填补其中的空白,显示出作者对于知识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以及对自身学识的严格要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示了作者对地理知识的深厚积累和实地考察的实践经验,还体现了其谦逊的态度和对知识不断探索的精神。

收录诗词(14)

郑兼才(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清嘉庆三年(1798)解元。是福建名解元之一,《台湾县志》、《台湾府志》纂修者

  • 号:六亭
  • 籍贯:福建德化三班硕杰
  • 生卒年:1758~1822

相关古诗词

喜李提军舟师至

海外孤城困一方,陡看军气长戎行。

潮声风送西关迥,帆影云连北线长。

扼要谁容通断港,成功终久藉馀艎。

楼船坐据威名重,不道将军少智防。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经猴洞感咏

环村烟雨乱如丝,草店伤遭劫烬遗。

十里空寮馀鹿陷,一方重镇借牛皮。

庄通罗汉朝营垒,地近冈山夜举旗。

不是将军能破贼,又教白骨障荒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经旗尾山

层蓝叠翠峙村西,旗尾排风落影齐。

天遣好山标两邑,地随流水隔长溪。

弥浓庄近笼烟迥,傀儡峰高障雾低。

空阔迷濛东港口,年来潮信息鲸鲵。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

蔡骞逸出鹿耳门闻信感作

鹿耳频年瘴气侵,可堪元恶未成擒。

登城此日全无色,入汕当时苦用心。

残喘知随尘劫尽,馀波虑趁海潮深。

竟携党与同舟去,不悔空挥百万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