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决

黄河决瓠子,浩如坤轴翻。

万家正甘寝,夜半为鱼鼋。

天子临塞河,冠盖如云屯。

畚锸不得施,议论空叫喧。

或云下流壅,建言疏海门。

穷年无效验,九州增垫昏。

我谓君大谬,当往治河源。

充耳不见省,哀此戢戢魂。

闻君疑且怒,欲语声复吞。

形式: 古风 押[元]韵

鉴赏

这首诗《河决》由清代诗人李希圣所作,通过对黄河决堤这一历史事件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治理黄河问题的深刻思考和忧虑。

首句“黄河决瓠子,浩如坤轴翻”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黄河决堤时的壮观景象,仿佛大地都被洪水翻转,形象地展示了洪水泛滥的严重性。接着,“万家正甘寝,夜半为鱼鼋”则通过对比,突出了洪水来临时人们生活的突然改变,从平静的夜晚生活瞬间变为与洪水抗争的紧张状态。

“天子临塞河,冠盖如云屯”描绘了皇帝亲临现场,众多官员聚集的场景,体现了对治理黄河问题的高度重视。然而,“畚锸不得施,议论空叫喧”揭示了实际操作中的困难,工具无法使用,讨论也徒劳无功,反映了治理黄河的复杂性和挑战性。

“或云下流壅,建言疏海门”提出了一种可能的解决方案,即疏通下游,但“穷年无效验,九州增垫昏”指出这种方法并未得到证实,反而导致了更大的灾难。诗人在此表达了对现有治理方法的质疑和对更有效策略的期待。

“我谓君大谬,当往治河源”是诗人直接表达的观点,他认为应该从源头着手解决黄河问题,而不是仅仅关注下游的治理。这体现了诗人对问题本质的深入洞察和对根本解决之道的追求。

“充耳不见省,哀此戢戢魂”表达了诗人对当局者忽视根本问题的不满和对受灾民众深切的同情。最后,“闻君疑且怒,欲语声复吞”则以一种无奈和矛盾的心情收尾,既表达了对治理黄河问题的担忧,又暗示了在当时政治环境下,个人意见难以被采纳的现实。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描绘了黄河决堤的灾难场景,更深刻地探讨了治理黄河问题的复杂性和紧迫性,以及在面对自然灾难时人类智慧与行动的局限性。

收录诗词(263)

李希圣(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古诗一首

客从北海来,中有数橡屋。

劝我居海滨,闭门寄幽独。

上漏旁复穿,伸东虑西缩。

补苴术已穷,举家待倾覆。

客曰曷焚之,改营出新筑。

主人谢不能,踌躇额嚬蹙。

吉凶未可知,客言徒取辱。

诸公谋自工,谀辞颂歌哭。

吾将说燕书,请君举明烛。

形式: 古风

闻警

覆盎门边乌鹊栖,建章烽火辽水西。

九攻九守会亡宋,三沐三薰能霸齐。

云雨手中有翻覆,瑀璜腰下无解携。

羊灯兔月照歌舞,五夜军书来刺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

两马行

君马玄黄我马白,我往日南君漠北。

颜色不同心事殊,况有山川能间隔。

鸡鸣钟动灯荧荧,闻君被洒仍未醒。

明珠为泪金作心,持以赠君君不应。

形式: 古风

壁上见故人旧题有作

驿亭萧索不逢春,绕柱巡墙尚有人。

一别到今无意绪,三年怜汝在风尘。

东门已欲悲芜灭,北郭相期访隐沦。

想见江南花发后,醉题歌扇咏汀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