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贻谋东轩听易堂弹琴

易堂久擅中郎调,高山流水时歌啸。

东轩偶为一挥弦,松韵泉声彷其妙。

我素不识琴之音,泠泠静听清人心。

我亦不知琴之曲,抑抑漫聆空尘俗。

昔闻无弦陶渊明,能得琴趣薄琴名。

我欲问君弦指妙,到底指鸣共弦鸣。

弹罢无言拂衣起,满天明月凉于水。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拜访友人东轩,聆听易堂弹琴的情景。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展现了音乐之美与自然之美的融合。

首句“易堂久擅中郎调”,以“中郎”暗喻易堂擅长的音乐风格,暗示其技艺高超。接着“高山流水时歌啸”描绘了易堂弹琴时的场景,仿佛高山流水般悠扬动听,令人沉醉。东轩偶遇,诗人有幸一睹易堂弹奏,松韵泉声,仿佛是大自然的和声,与琴声相得益彰,展现出美妙绝伦的艺术境界。

诗人自谦“我素不识琴之音”,表达了对音乐的陌生感,但通过“泠泠静听清人心”一句,显示出即使不懂音乐,也能感受到琴声带来的宁静与心灵的净化。接下来,“我亦不知琴之曲,抑抑漫聆空尘俗”则进一步强调了音乐超越语言与形式的魅力,它能触及心灵深处,净化世俗的尘埃。

“昔闻无弦陶渊明,能得琴趣薄琴名”引用了陶渊明的故事,说明真正的音乐欣赏在于领悟其中的情感与意境,而非仅仅追求技巧或名利。诗人借此表达了对易堂琴艺的高度赞赏,并提出疑问:“我欲问君弦指妙,到底指鸣共弦鸣。”表达了对易堂琴技的钦佩以及对如何达到琴与指和谐共鸣的好奇。

最后,“弹罢无言拂衣起,满天明月凉于水”描绘了易堂弹琴完毕后的情景,他静静地起身,仿佛与天地融为一体。满天的明月映照着清澈的水面,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氛围,暗示了音乐带来的精神上的升华与解脱。

整首诗通过对音乐与自然的描绘,展现了艺术之美与心灵之美的深刻联系,以及对高雅艺术的赞美与向往。

收录诗词(234)

敦敏(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失题

入春己十日,登眺怀郊墟。

君悟少游语,早乘下泽车。

梅里寻古寺,雪岸吟蹇驴。

昨岁庆有秋,野老閒话馀。

礼台道上酒,海子桥南鱼。

一醉到田家,云卧荒村庐。

形式: 古风 押[鱼]韵

人日寄敬亭即次其村中韵

晴看柳影欲横斜,人日输君醉野花。

泥饮连宵兼畏客,背人潜步到僧家。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麻]韵

上元夜同人集子谦潇洒轩徵歌回忆丙子上元同秋园徐先生妹倩以宁饮潇洒轩迄今已五阅岁矣因感志事兼怀秋园以宁

记饮君家又上元,氍茵红烛管弦繁。

江天水阔春无雁,衾枕寒深人闭门。

到眼风光悲旧雨,入年花事忆青樽。

珠灯九陌千家月,一曲琵琶漫自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闻雁

又值东风散柳丝,那堪嘹呖雁声悲。

春阴酿雨欲来候,旅夜怀人乍醒时。

我梦江南游未得,汝归蓟北究何为?

最怜禁阙蓬瀛里,松岛沙堤任所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