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皇恩.枕上

西阁夜初寒,炉烟轻袅。竹枕绸衾素屏小。

片时清梦,又被木鱼惊觉。半窗残月影,天将晓。

幻境去来,胶胶扰扰。追想平生发孤笑。

壮怀消散,尽付败荷衰草。个中还得趣,从他老。

形式: 词牌: 感皇恩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清冷孤寂的夜晚情景,诗人在西阁之中,感受着初冬的寒意。炉烟轻袅,给人的感觉是温暖而又带点淡淡的忧伤。竹枕和素屏营造出一种简约而宁静的环境,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平和与淡泊。

“片时清梦,又被木鱼惊觉”一句,则透露出诗人的夜晚不宁,可能是因为外界的声音打扰了他的安宁,或者是内心的不安让他难以入睡。木鱼在这里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也许是在提醒诗人要珍惜每一个清醒的时刻。

“半窗残月影,天将晓”则描绘了一幅夜深人静的画面,月光透过半开的窗户洒在室内,预示着夜晚即将过去,新的一天即将到来。这种景象往往能激发诗人对时间流逝、生命短暂的感慨。

“幻境去来,胶胶扰扰”一句中,“幻境”指的是梦境或是虚幻的世界,“去来”则表达了这种境界的不定性和无常。诗人用“胶胶扰扰”形容心绪纷乱,可能是在表达对现实与梦境之间的迷茫感受。

“追想平生发孤笑”一句,则是诗人在夜深人静之时,对过往生活的回顾和反思。这里的“孤笑”,既可以理解为自嘲,也可能是一种超脱世俗、达观后的豁然开朗。

最后,“壮怀消散,尽付败荷衰草”一句中,“壮怀”指的是年轻时的抱负和激情,而“消散”则表明这些曾经的热情已经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逐渐消失。诗人将之比喻为“败荷衰草”,既形象地描述了自然界的凋零,也隐喻了个人抱负与梦想的破灭。

整首诗通过对夜晚景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一种淡然处世、超脱红尘的心态。诗人在感慨中寻找到了某种宁静与趣味,这或许是他对于生命和时间的一种独特领悟。

收录诗词(1653)

李纲(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北宋末、南宋初抗金名臣,民族英雄。祖籍福建邵武,祖父一代迁居江苏无锡。能诗文,写有不少爱国篇章。亦能词,其咏史之作,形象鲜明生动,风格沉雄劲健。著有《梁溪先生文集》、《靖康传信录》、《梁溪词》

  • 字:伯纪
  • 号:梁溪先生
  • 生卒年:1083年-1140年2月5日

相关古诗词

感皇恩

九日菊花迟,茱萸却早。嫩蕊浓香自妍好。

一簪华发,只恐西风吹帽。细看还遍插,人忘老。

千古此时,清欢多少。铁马台空但荒草。

旅愁如海,须把金尊销了。暮天秋影碧,云如扫。

形式: 词牌: 感皇恩

便民诗上颜正叔宣慰广东

枯苗一著雨,田畴经芊芊。

蛰虫一逢春,窟穴声阗阗。

馀民望小定,甚于饥渴然。

昔何好弄兵,今何知服田。

急流无住鱼,晴空有飞鸢。

干戈未肯息,百里无人烟。

去年科徭重,剜疮在眼前。

父子不相保,悲泣空自悬。

新官榜往催,观者塞市廛。

全活数万众,此恩大如天。

人生能几何,饮啄皆前缘。

聚水盈科进,缺月及时圆。

唯谋官职高,未必子孙贤。

有意行王道,愿言书七篇。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题潭然公旧址

昔闻释流号自然,栖遁龙潭山之巅。

为怜旱魃赤兹上,积薪自焚上告天。

感得天公沛霖雨,至仁一念周万宇。

人心如此苟不传,天下谁复为伊吕。

我欲筑室祠其下,以愧知己忘物者。

勒吾之言石之中,欲雨歌此呼卧龙。

形式: 古风

句(其二)

士耻无名字,吾儿早振声。

形式: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