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万里称逆化,愚惷性亦全。
紫绂拖身上,妖姬安膝前。
见他拘坐寂,故我是眠禅。
吾知至人心,杳若青冥天。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的佛寺之景,诗人似乎在表达对佛法的悟性以及内心世界的平和。"万里称逆化,愚惷性亦全"一句,可解为远方来的人都承认这里的佛法能让人的本性得到净化和完善。这不仅体现了佛教中对人性的观念,也反映了诗人对于佛教的信仰。
"紫绂拖身上,妖姬安膝前"一句,则是描写寺内供奉的佛像或尊者形象,以及可能存在的其他宗教偶像。这里的“妖姬”并不带有贬义,而是用来表达一种超然物外、神秘美好的形象。
第三句"见他拘坐寂,故我是眠禅"则表现了诗人看到别人的专注修行,也激发了自己进行静坐冥想的欲望。这里的“拘坐”和“眠禅”都指的是佛教中的打坐冥思。
最后两句"吾知至人心,杳若青冥天"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达到最高智慧境界的自信,这种境界就如同清澈的蓝天一样广大无垠,充满了深邃和神秘。"至人心"指的是最为纯净、深远的心灵状态,而"杳若青冥天"则是用来形容这种心灵状态之美好与辽阔的。
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佛教文化的尊重,以及他对于内在世界和精神追求的深刻体验。
不详
俗姓谢,是中国山水诗创始人谢灵运的十世孙,唐代著名诗人、茶僧,吴兴杼山妙喜寺主持,在文学、佛学、茶学等方面颇有造诣。与颜真卿、灵澈、陆羽等和诗,现存470首诗。多为送别酬答之作。情调闲适,语言简淡。的诗歌理论著作《诗式》
五杂俎,箧中线。往复还,双飞燕。不得已,长门怨。
洞庭孤月在,秋色望无边。
零露积衰草,寒螀鸣古田。
茫茫区中想,寂寂尘外缘。
从此悟浮世,胡为伤暮年。
落日独归客,空山匹马嘶。
萧条古关外,岐路更东西。
大泽云寂寂,长亭雨凄凄。
君还到湘水,寒夜满猿啼。
家家望秋月,不及秋山望。
山中万境长寂寥,夜夜孤明我山上。
海人皆言生海东,山人自谓出山中。
忧虞欢乐皆占月,月本无心同不同。
自从有月山不改,古人望尽今人在。
不知万世今夜时,孤月将□谁更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