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聚杂题.灵山讲堂

佛度亿万众,山是说经所。

今人说猊座,亦作潮音主。

何必诸比丘,曾见五花雨。

面壁无说人,家风自一祖。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慧聚杂题·灵山讲堂》由宋代诗人李乘创作,通过独特的视角与深邃的思考,展现了对佛教文化的独特见解与感悟。

首句“佛度亿万众,山是说经所”,开篇即以宏大的佛教背景为引子,描绘了佛陀普渡众生的场景,同时将自然界的山峦拟人化,赋予其传播佛法的神圣角色,体现了佛教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理念。

接着,“今人说猊座,亦作潮音主”两句,将话题转向现实,指出现今之人虽坐于猊座(佛教中佛陀说法的象征),却未能真正把握佛法的精髓,如同潮水般的声音,表面喧嚣,实则空洞无物。这里暗含了对现代人追求形式而忽视实质的批评。

“何必诸比丘,曾见五花雨”一句,进一步探讨了修行与领悟之间的关系。诗人提出疑问,是否必须亲眼见证五花雨(比喻非凡的景象或体验)才能真正理解佛法?这引发了对内在修行与外在体验之间关系的深刻思考,暗示了真正的智慧和领悟往往来自于内心的觉醒而非外界的刺激。

最后,“面壁无说人,家风自一祖”总结了前文的思考,强调了个人内在修行的重要性。面壁修行,不言而喻,意味着通过静心内省来达到悟道的目的,而不是依赖外在的教导或仪式。家风自一祖,则强调了传承与根植于传统的重要性,即真正的智慧和修行之道,源自于对传统精神的深入理解和实践,而非表面的模仿或形式化的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佛教文化及其实践的深刻反思,表达了对现代人精神状态的关切,以及对内在修行与传统价值的重视,体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独到见解。

收录诗词(20)

李乘(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慧聚杂题.月华阁

依稀瑶径通云隙,藓石模糊数千尺。

昂者如飞俯者驰,叠叠寒空翠光滴。

影高中逗日月辉,阴助草灵春不识。

王屋壶中体浅深,来者增添爱山僻。

有人隐几每忘饥,姓名自愧樊中客。

结庐纵拟续琴歌,却忆猿惊旧山侧。

形式: 古风

慧聚杂题.东斋

峭绝山根野水旁,栏干瞰水有山房。

鱼藏似识秋风冷,僧睡那知世路忙。

金磬一声清恋竹,石矶数级碧皴霜。

耻罍未忍轻归去,班嗣垂纶此兴长。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慧聚杂题.又依向主簿韵

鹭飞万顷碧光中,楚楚缁庐枕水穷。

事外有缘三径邃,眼前无碍九霄通。

转山僧道筇携雨,载月渔归席挂风。

一切世间虚幻事,隔堤请看数枝红。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慧聚杂题.岩阴堂

寒帚高悬绝点埃,贮藏秋色枕山隈。

僧眠石室衣生雾,客步莎庭迹印苔。

占竹鸳雏容得老,采花蜂蝶枉教来。

澄怀观道如痴者,兀坐忘归忽自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