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的是古代的一种重要礼仪场景——经筵。经筵是明清时期皇帝在太和殿或保和殿接见大臣讲解儒家经典的仪式。诗中"行出班东面照西",形象地展现了官员们整齐有序地走出行列,面向皇帝接受训示的情景,阳光从东边洒下,映照着他们的身影。
"胪声高飏叩头齐","胪声"是指宣读圣旨或经文的声音,"高飏"形容声音洪亮,"叩头齐"则表现了官员们对皇帝的尊敬和虔诚态度。他们一边聆听讲解,一边整齐地叩头,显示出严肃庄重的气氛。
"参差进讲并肩立","参差"形容队伍不整齐但有序,"并肩立"则体现了官员们专注听讲的态势。"轮着周书孟子题",暗示着经筵的内容涵盖了儒家经典,如《周易》和《孟子》等,轮流讲解,富有教育意义。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生动地再现了明代经筵的场景,展示了尊师重道、严谨治学的文化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