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终南龙池寺

飞鸟不到处,僧房终南巅。

龙在水长碧,雨开山更鲜。

步出白日上,坐依清溪边。

地寒松桂短,石险道路偏。

晚磬送归客,数声落遥天。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翻译

人迹罕至的高处,是终南山的僧舍
山中的龙潭水碧绿如镜,雨水洗过山色更加鲜明
走出阳光,来到清澈溪流边
寒冷之地,松树和桂树显得矮小,山路崎岖不平
傍晚的钟声送走归客,几声悠扬飘向远方的天空

注释

飞鸟:指鸟类,这里形容人迹罕至。
僧房:寺庙中的房间,僧侣居住的地方。
终南巅:终南山的顶峰。
龙在水:比喻深邃的潭水。
雨开山:雨水洗刷后的山景。
白日:白天。
清溪:清澈的小溪。
地寒:气候寒冷。
松桂:松树和桂树,常用于形容清幽之地。
石险:山路险峻。
晚磬:傍晚的钟声。
归客:回家的人。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游子在终南山龙池寺的幽静境遇。开篇“飞鸟不到处,僧房终南巅”即展现了一个远离尘嚣、隐逸深山的场景,其中“飞鸟不到处”生动地描绘出僧房所在之偏远与宁谧,而“终南巅”则指向了这座寺庙所处的高峻山峰,营造了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

接着,“龙在水长碧,雨开山更鲜”一句,以“龙”比喻溪流之蜿蜒曲折,通过“水长碧”形容其清澈而深远,而“雨开山更鲜”则表现了雨后山色更加鲜明,这两句诗不仅描绘了山寺周遭的自然美景,更暗示了一种精神层面的纯净与更新。

第三、四句“步出白日上,坐依清溪边。地寒松桂短,石险道路偏”则是游子亲身体验山中之美。其中,“步出白日上”表达了诗人在明媚的阳光下踏青的喜悦,而“坐依清溪边”则展现了一种悠然自得的情怀。“地寒松桂短”一句,通过对植物生长状况的观察,细腻地刻画出季节变化与山中气候的特点。最后,“石险道路偏”则是对通往寺庙崎岖小路的描绘,增添了一种探幽访秘的意味。

结尾两句“晚磬送归客,数声落遥天”则是诗人在日暮时分,听到寺中晚钟的声音,它不仅是对时间流逝的一种提醒,更是对游子心境的一种映照。这里,“晚磬送归客”表现了寺庙在黄昏时分对远行者的告别,而“数声落遥天”则通过钟声的回响,烘托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

整首诗通过对山中自然景观与僧房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大自然和佛法的深刻领悟,以及他在这片净土中所获得的心灵宁静。

收录诗词(499)

孟郊(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汉族,祖籍平昌(今山东临邑东北),先世居洛阳(今属河南)。唐代著名诗人。现存诗歌500多首,以短篇的五言古诗最多,代表作有《游子吟》。有“诗囚”之称,又与贾岛齐名,人称“郊寒岛瘦”。元和九年,在阌乡(今河南灵宝)因病去世。张籍私谥为贞曜先生

  • 字:东野
  • 籍贯: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
  • 生卒年:751~814

相关古诗词

游城南韩氏庄

初疑潇湘水,锁在朱门中。

时见水底月,动摇池上风。

清气润竹林,白光连虚空。

浪簇霄汉羽,岸芳金碧丛。

何言数亩间,环泛路不穷。

愿逐神仙侣,飘然汗漫通。

形式: 古风 押[东]韵

湖州取解述情

霅水徒清深,照影不照心。

白鹤未轻举,众鸟争浮沉。

因兹挂帆去,遂作归山吟。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湘妃怨

南巡竟不返,二妃怨逾积。

万里丧蛾眉,潇湘水空碧。

冥冥荒山下,古庙收贞魄。

乔木深青春,清光满瑶席。

搴芳徒有荐,灵意殊脉脉。

玉佩不可亲,徘徊烟波夕。

形式: 古风 押[陌]韵

湘弦怨

昧者理芳草,蒿兰同一锄。

狂飙怒秋林,曲直同一枯。

嘉木忌深蠹,哲人悲巧诬。

灵均入回流,靳尚为良谟。

我愿分众泉,清浊各异渠。

我愿分众巢,枭鸾相远居。

此志谅难保,此情竟何如。

湘弦少知音,孤响空踟蹰。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