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霍韬所作的《赠方棠陵用陶饮酒韵(其十二)》。诗中表达了一种坚定的道德信念和对真善美的追求。
首句“表表大丈夫,志岂在一时。”开篇即点明了诗人的理想抱负,不以一时得失为满足,而是追求更高远的目标。接着,“行义达其道,立诚修其辞。”强调了行为与言语的道德准则,通过实践正义达到正确的道路,并以真诚的态度修饰言辞,体现了高尚的人格修养。
“暗室独知时,上帝临在兹。”在黑暗中也能明辨是非,暗示诗人即使在逆境中也能坚守正直。同时,将上天比作监督者,表明诗人相信道德的力量,即使无人见证,也应遵循内心的道德律令。
“岂彼盗名徒,白黑纷狐疑。”对比那些追求虚名、混淆黑白的人,诗人表达了对道德沦丧现象的批判。他坚信真正的道德力量能够穿透混乱,揭示出真相。
“隐显肺肝露,嗟嗟徒自欺。”进一步阐述了内心的真实与外在表现的关系,指出那些试图掩盖真实情感的人最终只能欺骗自己。这反映了诗人对于真诚与虚伪的深刻洞察。
最后,“古道坦且夷,毕力往从之。”回归到对传统道德的推崇,认为古老的道德道路既平坦又易于遵循,鼓励人们努力去实践这些道德原则。这不仅是对个人道德修养的呼吁,也是对社会普遍道德风气的期待。
整体而言,这首诗展现了诗人对道德理想坚定不移的追求,以及对真善美价值的强烈认同。通过鲜明的对比和深刻的反思,诗人呼唤着一个更加公正、诚实的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