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翰古清(其一)

一苇三江度,人皆识道林。

龙公来听法,狐女试观心。

雨散空花乱,风生万竹深。

我惭牵世务,白发谩盈簪。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超凡脱俗的景象,诗人以“一苇三江度”开篇,巧妙地运用了“一苇”这一意象,象征着修行者轻盈自在的渡江过海,隐喻着心灵的超越与解脱。接着,“人皆识道林”,点明了道林寺作为修行圣地的地位,引出下文对僧侣和动物虔诚修行的描写。

“龙公来听法,狐女试观心”两句,通过龙公和狐女这两个非人类角色的加入,进一步丰富了场景的神秘色彩,展现了佛法普渡众生、无分高下的精神境界。龙公代表了自然界的神灵,狐女则象征着人类社会中的普通人,他们的共同参与,体现了佛法的包容性和广泛影响力。

“雨散空花乱,风生万竹深”描绘了一幅雨后山林的宁静画面,雨水如同空中的花朵般飘散,而微风吹过万竹,更添了几分幽深静谧之感。这两句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与和谐,也暗含了佛法中“空”的哲学思想,即万物皆空,一切现象都是瞬息变化的。

最后,“我惭牵世务,白发谩盈簪”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被世俗事务所束缚的感慨,以及岁月流逝、年华老去的无奈。诗人虽身处尘世,却心向清净,渴望摆脱世俗的羁绊,追求内心的平静与自由。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佛法的向往与追求,同时也反映了对现实生活的反思和对个人命运的感慨。

收录诗词(587)

贝琼(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寄翰古清(其二)

为客长如醉,听诗忽已醒。

共餐香积饭,更舍劫初铃。

扫榻还堪卧,呼舟约再经。

黑龙休易点,破壁起雷霆。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青]韵

遇妓

曾是梨园籍,年应未破瓜。

春风一枝雪,别是汉宫花。

出茧脩眉淡,蟠龙小髻斜。

琵琶写幽怨,流落共天涯。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

旧宅

甲第无人住,萧萧风雨寒。

树阴交绣户,苔色上来栏。

舞鹤犹思主,鸣蛙亦为官。

豪华易消歇,都作梦中看。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寺居

堪怜小儿女,相对色凄凉。

有客夜元亮,无人候子桑。

水萤飞宝地,山鸟入书堂。

九曲溪头路,何时上小航。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