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望日西山即景十二韵

朔土中元展墓辰,暂时从俗出重闉。

秋光萧飒无馀暑,野色虚明不动尘。

仙馆旧时通辇路,官沟佳处似江津。

郊扉亭榭皆沽酒,石岸湾埼半鬻薪。

见寺参差多白塔,逢僧络绎尽红巾。

凫茨映草花轻小,鸿芡遮萍大叶匀。

洁白芙蕖犹是夏,淡黄杨柳不如春。

偶随渔艇方游目,忽见龙舟却怆神。

金水河宽风掠面,玉泉山暗雨催人。

马蹄不惮平芜远,鸟语常因密树频。

可惜痴顽携子侄,未能放旷会亲宾。

茫茫世网谁堪约,负郭同为学稼民。

形式: 排律 押[真]韵

鉴赏

这首元代诗人宋褧的《七月望日西山即景十二韵》描绘了中元节时作者在郊外的所见所感。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秋季的景色和节日氛围。

首联“朔土中元展墓辰,暂时从俗出重闉”点明了时节(中元节)和活动(扫墓),表达了对传统习俗的遵循。接着,“秋光萧飒无馀暑,野色虚明不动尘”描绘了秋高气爽、清新宁静的野外景象,没有了夏季的炎热,只有自然的静谧。

中间两联“仙馆旧时通辇路,官沟佳处似江津”回忆了昔日皇家的繁华,而今则显得宁静如水。“郊扉亭榭皆沽酒,石岸湾埼半鬻薪”写出了市井生活的烟火气息,人们在此饮酒买柴,增添了节日的热闹。

“见寺参差多白塔,逢僧络绎尽红巾”描绘了寺庙与僧侣,以色彩对比展现出生机与寂寥。接下来的“凫茨映草花轻小,鸿芡遮萍大叶匀”细致描绘了水边植物,显现出季节的转换。

尾联“可惜痴顽携子侄,未能放旷会亲宾”流露出诗人未能尽情享受节日的遗憾,以及对世俗牵绊的感慨。最后,“茫茫世网谁堪约,负郭同为学稼民”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摆脱世事纷扰的渴望。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写景抒怀,寓情于景,展现了元代文人对生活、自然和传统的独特感悟。

收录诗词(736)

宋褧(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泰定元年(1324)进士,授秘书监校书即,改翰林编修。后至元三年(1337)累官监察御史,出佥山南宪,改西台都事,入为翰林待制,迁国子司业,擢翰林直学士,兼经筵讲官。卒赠范阳郡侯,谥文清。著有《燕石集》。延佑中,挟其所作诗歌,从其兄本(字诚夫)入京师,受到元明善、张养浩、蔡文渊、王士熙方等学者的慰荐。至治元年(1321),兄诚夫登进士第一,后三年(1324)显夫亦擢第,出于曹元用、虞集、孛术鲁翀之门,时士论荣之

  • 字:显夫
  • 籍贯:大都宛平(今属北京市)
  • 生卒年:1294-1346

相关古诗词

济南张侯至大二年奉御香祷旱历山舜祠雨应是年十二月也

武皇斋祓祷重瞳,近侍含香解蕴隆。

泺水气通云漠漠,绣江波合雨濛濛。

螟蝗不待逢深雪,牧守惟知问太空。

自古精诚多感格,谁云野语出齐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送笃烈图敬夫南台御史时予居閒

一从桂苑下瀛洲,君宠难忘志未酬。

今戴豸冠辞上国,又分龙节向南州。

跛鳖应贻骐骥笑,飞鸿亦有稻粱谋。

道傍杨柳不堪折,江上梅花相忆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先兄正献公坟所寒食自和气门归马上赋

适野襟怀自豁然,入城景物又堪怜。

御沟春水高于路,海岸风尘暗似烟。

醉客轻生驰騕袅,痴儿薄行调婵媛。

徐驱返顾西山色,自笑诗人嗜好偏。

形式: 七言律诗

送范悦古赴江西宪掾

丹桂凋零翠柏高,吴船还又泛江涛。

鸷禽整翮仍堪击,鸥鸟忘机自不劳。

晓陌行人折杨柳,春城别馆酌蒲桃。

婵娟后夜东湖月,莫向明时叹马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豪]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