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通判喻郎中(其一)

晴霞照西城,漠漠卷宿雾。

高空缭危磴,此乃君去路。

吴蜀向万里,上马初一步。

莫言道途远,况已嗟久寓。

今兹有行色,便可到北固。

长亭聊把手,几日更逢遇。

不敢醉君酒,君意实急遽。

惟是送君心,相随亦东骛。

形式: 古风

翻译

晴朗的朝霞照亮了西城,淡淡的雾气开始消散。
高高的山路曲折危险,这就是你要走的道路。
你即将前往万里之外的吴蜀之地,刚刚跨上马的第一步。
别说路途遥远,更何况你已经长久客居于此。
今日你即将启程,很快就能到达北固。
在长亭暂作告别,不知何时我们才能再次相遇。
我不会让你喝醉,因为你的行程实在匆忙。
但我心中的送别之情,会一路跟随你向东而去。

注释

晴霞:明亮的朝霞。
漠漠:形容雾气浓厚。
危磴:陡峭的山路。
君去路:你的旅程。
吴蜀:古代两个地区,这里指远方。
行色:出行的准备或样子。
北固:地名,可能指北方的防御要塞。
长亭:古代路边供行人休息的亭子。
急遽:匆忙,紧迫。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送别的场景,诗人以丰富的想象和深沉的情感,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与惆怅。开篇“晴霞照西城,漠漠卷宿雾”,营造出一幅清新而又有些许迷离的画面,既有天气的明朗,也透露出一丝离别的朦胧。

接下来的“高空缭危磴,此乃君去路”则是对即将远行之人的送别,诗人通过高峻险阻的道路,象征着友人前路的艰难与挑战。紧接着,“吴蜀向万里,上马初一步”,不仅展示了行程的遥远,更凸显了出发时刻的重要性。

“莫言道途远,况已嗟久寓”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牵挂和担忧,同时也透露出对长时间离别的无奈。而“今兹有行色,便可到北固”则是对即将到来的期盼。

“长亭聊把手,几日更逢遇”中的“长亭”常被用来作为送别之地的象征,这里诗人与友人在长亭相见,相互把手,是对彼此深情厚谊的一种表达。然而紧接着,“不敢醉君酒,君意实急遽”却表现出一种无奈,即便是饮酒送别,也只能是短暂的放松,因为友人的行程紧迫。

最后,“惟是送君心,相随亦东骛”则是诗人表达了即使不能长久陪伴,但内心中的祝愿与思念会一直跟随着友人。这里的“东骛”暗指友人的身影渐行渐远,而诗人的心却始终如一,送君千里,情深意长。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以及对于即将到来的离别的心情交织。

收录诗词(863)

文同(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著名画家、诗人。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进士,迁太常博士、集贤校理,历官邛州、大邑、陵州、洋州(今陕西洋县)等知州或知县。元丰初年,赴湖州(今浙江吴兴)就任,世人称文湖州。元丰二年(1079)正月二十日,在陈州(今河南省淮阳县)病逝,未到任而卒,享年61岁。他与苏轼是表兄弟,以学名世,擅诗文书画,深为文彦博、司马光等人赞许,尤受其从表弟苏轼敬重

  • 字:与可
  • 号:笑笑居士
  • 籍贯:北宋梓州梓潼郡永泰县(今属四川绵阳市盐亭县)
  • 生卒年:1018~1079年

相关古诗词

送钱规判官归蜀觐亲遂之岳阳

严风吹玉柱,有客动归装。

古道转危阪,全家行晓霜。

休嗟游薄宦,且喜拜高堂。

会合知何所,春江泛楚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送黄庶先岷州赴举

朝庭取士及洮西,君今去就岷州荐。

男儿致身自有地,六月万里君莫惮。

君也经术三十年,此发必中后羿箭。

声名大抵重文章,慎莫便从班定远。

形式: 古风

送喻介夫

介夫陵阳奇男子,节义素为人所谈。

身长七尺气万丈,自谓流落谁能甘。

去将旧学中新格,坐取高第如手探。

明年西归有光耀,且请为我来山南。

形式: 古风 押[覃]韵

送提刑司勋

同昔分符守兴元,公始仗节来武信。

因而出入在门下,未有三日不亲近。

台移希疏狱谳少,凛凛清风满墙仞。

乘闲每许陪后乘,好寺名园遍游尽。

惟携茶具赏幽绝,新胯珍团曾不吝。

或因议事阅书画,止用小肴并浅酝。

清欢雅兴自无厌,妓乐喧烦谁愿进。

开张胸怀脱羁检,颜色何尝形喜愠。

使威敛霁官况乐,瞥过二年如一瞬。

后同先满去涪上,数月复来为属郡。

再将厚荫蒙旧物,掩蔽不才宽责问。

同常自念性偏僻,凡取交游最精慎。

虽然众中事汎爱,仁者与亲馀不认。

生平所得无几人,既已得之心自信。

公家兄弟何磊落,一一光华如美瑾。

顾同质状似顽石,辄簉其间袭温润。

令昆强季没已久,公独康庄驰驵骏。

朝廷要人办繁剧,昨下诏书催入觐。

连城众口惜公去,不问鲵鲐与髫龀。

烟开汉沔晓光薄,雪下褒斜寒力峻。

嗟同不得送行旆,回视腰间绾双印。

灙城西北有危楼,徒望高鸿寄长韵。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