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黄庶先岷州赴举

朝庭取士及洮西,君今去就岷州荐。

男儿致身自有地,六月万里君莫惮。

君也经术三十年,此发必中后羿箭。

声名大抵重文章,慎莫便从班定远。

形式: 古风

翻译

朝廷选拔人才到洮西地区,你现在即将前往岷州任职。
男子汉立身自有一片天地,即使六月路途遥远,你也无需畏惧。
你已有三十年的经学功底,这次必定能像后羿射箭一样精准命中目标。
名声大多源于文章,切记不要轻易效仿班超投笔从戎的行为。

注释

朝庭:朝廷。
取士:选拔人才。
洮西:地名,古代边疆地区。
去就:任职或离职。
岷州:地名,古代中国西部的一个州府。
致身:立身,建功立业。
万里:形容路途遥远。
惮:畏惧。
经术:儒家经典学问。
此发:比喻这次选拔。
后羿箭:比喻精准无误。
声名:名声。
文章:指文学作品和学问。
班定远:班超,东汉名将,曾投笔从戎,出使西域。

鉴赏

诗人以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严谨的艺术态度,向往着一位前去岷州参加科举考试的友人。诗中“朝庭取士及洮西”开篇便勾勒出一个宏大的历史与文化背景,指代国家选拔人才之盛况。

“君今去就岷州荐”,表明朋友即将踏上这条求学之路,向往着能在那片古老而神圣的土地上留下自己的名字。紧接着,“男儿致身自有地”一句,则是对朋友坚定信念和勇敢追梦的一种肯定与鼓励。它不仅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期望,也映射出诗人自己对于个人理想的执着与坚持。

“六月万里君莫惮”,则是在鼓舞之余,给予朋友一种超越时空、勇往直前的精神力量。这句话中,“六月”既可能指时间上的考验,又象征着空间上长途跋涉的艰辛。诗人在此提醒朋友,即便面对重重困难,也不应有所畏惧,应当坚持自己的信念和追求。

“君也经术三十年,此发必中后羿箭”,这两句则是诗人基于对友人多年的修为与努力的了解,对其未来成功的坚定预言。这里,“经术”指的是朋友在学业上的积累和准备,而“此发必中后羿箭”则是借用古代射箭比喻,表达诗人对友人能够取得最后胜利的信心。

最后两句,“声名大抵重文章,慎莫便从班定远”,是诗人对朋友在追求学问和声名时应当保持的谨慎态度。这里的“声名”指的是通过文章考试获得的荣誉,而“慎莫便从班定远”则是在告诫朋友,在追求这些荣誉时不应轻率跟随他人,而是要有自己的判断和选择。

整首诗流露出一种深沉而又积极向上的情感,既有对友人的深切祝愿,也有对学问与理想的执着追求。诗中语言严谨、意境高远,是一篇充满了古典文化气息和人文关怀的佳作。

收录诗词(863)

文同(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著名画家、诗人。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进士,迁太常博士、集贤校理,历官邛州、大邑、陵州、洋州(今陕西洋县)等知州或知县。元丰初年,赴湖州(今浙江吴兴)就任,世人称文湖州。元丰二年(1079)正月二十日,在陈州(今河南省淮阳县)病逝,未到任而卒,享年61岁。他与苏轼是表兄弟,以学名世,擅诗文书画,深为文彦博、司马光等人赞许,尤受其从表弟苏轼敬重

  • 字:与可
  • 号:笑笑居士
  • 籍贯:北宋梓州梓潼郡永泰县(今属四川绵阳市盐亭县)
  • 生卒年:1018~1079年

相关古诗词

送喻介夫

介夫陵阳奇男子,节义素为人所谈。

身长七尺气万丈,自谓流落谁能甘。

去将旧学中新格,坐取高第如手探。

明年西归有光耀,且请为我来山南。

形式: 古风 押[覃]韵

送提刑司勋

同昔分符守兴元,公始仗节来武信。

因而出入在门下,未有三日不亲近。

台移希疏狱谳少,凛凛清风满墙仞。

乘闲每许陪后乘,好寺名园遍游尽。

惟携茶具赏幽绝,新胯珍团曾不吝。

或因议事阅书画,止用小肴并浅酝。

清欢雅兴自无厌,妓乐喧烦谁愿进。

开张胸怀脱羁检,颜色何尝形喜愠。

使威敛霁官况乐,瞥过二年如一瞬。

后同先满去涪上,数月复来为属郡。

再将厚荫蒙旧物,掩蔽不才宽责问。

同常自念性偏僻,凡取交游最精慎。

虽然众中事汎爱,仁者与亲馀不认。

生平所得无几人,既已得之心自信。

公家兄弟何磊落,一一光华如美瑾。

顾同质状似顽石,辄簉其间袭温润。

令昆强季没已久,公独康庄驰驵骏。

朝廷要人办繁剧,昨下诏书催入觐。

连城众口惜公去,不问鲵鲐与髫龀。

烟开汉沔晓光薄,雪下褒斜寒力峻。

嗟同不得送行旆,回视腰间绾双印。

灙城西北有危楼,徒望高鸿寄长韵。

形式: 古风

送韩山人

昌黎山人抱藜杖,三度访我于三隅。

端然入座更谁顾,谈辩衮衮如流珠。

灵丹尝凝日月鼎,至宝自产乾坤炉。

要行撇起不可逐,安得双舄为飞凫。

形式: 古风 押[虞]韵

送韩震都官监渭州酒韩近悼亡

士师每失官,未始有忧愠。

园吏既丧妇,何尝复嗟愤。

二子道义胜,一与天理顺。

之人乃其徒,心迹两相近。

区区赴穷塞,而使卖官酝。

胸中浩然者,俗口不得问。

好军此开府,遇士以恩信。

若访禦戎策,请为讲三阵。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