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桑子三首(其三)

艳词空冠花间集,不上云台。

却上阳台,一读南华事事乖。

谢郎朋齿狂犹昔,红粉成灰。

蜡炬成灰,剩得闲情赋锦溪。

形式: 词牌: 采桑子

鉴赏

这首《采桑子三首(其三)》由清代诗人项鸿祚所作,展现了其独特的文风与情感表达。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将个人情感与历史典故巧妙融合,营造出一种既深邃又略带哀愁的艺术氛围。

“艳词空冠花间集,不上云台。却上阳台”,开篇以“艳词”点明主题,暗示了诗歌中的情感色彩。然而,“不上云台”与“却上阳台”的对比,不仅描绘了情感的起伏,也暗含了对理想与现实之间距离的感慨。“云台”常指古代帝王表彰功臣的地方,而“阳台”则与神话传说中的爱情故事相关联,这种转换在诗中形成了情感的转折,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复杂性。

“一读南华事事乖”,引用《庄子·内篇》中的“南华”,即《南华经》,寓意深刻,反映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与感悟。这里的“事事乖”则表达了诗人对生活或理想与现实之间不协调状态的无奈与感慨。

“谢郎朋齿狂犹昔,红粉成灰”,“谢郎”可能是指东晋时期的谢安,此处借以表达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而“红粉成灰”则是一种凄凉的比喻,象征着美好事物的消逝,以及时间无情的流逝。这一句通过对比昔日的狂放与今日的沧桑,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感慨。

“蜡炬成灰,剩得闲情赋锦溪”,“蜡炬成灰”源自李商隐的诗句“蜡炬成灰泪始干”,这里用来形容时光的流逝和情感的消磨。而“闲情赋锦溪”则暗示了诗人虽身处困境,但仍能保持一份闲适与创作的热情,赋予了诗歌一种超脱的美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具体意象的描绘和情感的细腻抒发,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爱情、理想与现实之间关系的深刻思考,以及在面对人生无常时的豁达与坚韧。

收录诗词(221)

项鸿祚(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原名继章,后改名廷纪,道光十二年(1832)举人,两应进士试不第,穷愁而卒,年仅三十八岁。家世业盐筴,巨富,至君渐落。鸿祚一生,大似纳兰性德。他与龚自珍同时为“西湖双杰”。其词多表现抑郁、感伤之情,著有《忆云词甲乙丙丁稿》4卷,《补遗》1卷,有光绪癸巳钱塘榆园丛刻本

  • 字:莲生
  • 籍贯:钱塘(今浙江杭州)
  • 生卒年:1798~1835

相关古诗词

卜算子

花落小楼寒,客散重门静。

明月随人出画廊,曲曲栏干影。

浅醉几曾忺,薄睡匆匆醒。

也似相思也似愁,人比秋风冷。

形式: 词牌: 卜算子

湘月

绳河一雁,带微云澹月,吹堕秋影。

风约疏钟,似唤我、同醉寺桥烟景。

黄叶声多,红尘梦断,中有檀栾径。

空明积水,诗愁浩荡千顷。

乘兴欲叩禅关,残萤几点,风寒星不定。

清夜湖山,肯付与、词客闲来消领?

跨鹤天高,盟鸥缘浅,心事塘蒲冷。

朔风狂啸,满林宿鸟都醒。

形式: 词牌: 念奴娇

菩萨蛮十五首(其一)

鲤鱼风起芙蓉老,金鹅屏展釭花笑。

稍觉茜衣单,玉人心里寒。

潇湘天一尺,蹙破眉峰碧。

筝雁不能飞,悔将情诉伊。

形式: 词牌: 菩萨蛮

菩萨蛮十五首(其二)

粉云低衬流苏薄,凤窠长簟金钗落。

花影过秋千,画堂人昼眠。

锦帆消息断,日日停刀剪。

半袖绣鸳鸯,几时成一双。

形式: 词牌: 菩萨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