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王司马折梅寄京邑昆弟

离别念同嬉,芬荣欲共持。

独攀南国树,遥寄北风时。

林惜迎春早,花愁去日迟。

还闻折梅处,更有棣华诗。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翻译

离别后思念着一同嬉戏的日子,想把那美好的时光共同珍藏。
独自攀折南方国度的树木,遥想着在北风吹拂的时节将其寄送。
林木惋惜春天过早地降临,花朵忧虑日子流逝得太慢。
听说在折梅之处,还有人吟诵着赞美棣花的诗篇。

注释

离别:分离、告别。
念:思念、想念。
同嬉:一起玩耍、共同娱乐。
芬荣:指美好的时光或景象,此处喻指与人共度的美好时光。
欲:想要、希望。
共持:共同拥有、共同珍藏。
独攀:独自攀折。
南国树:生长在南方的树木,此处可能特指某种有特定意义的树木如梅花等。
遥寄:从远处邮寄、寄托。
北风时:北风吹起的时候,可能象征某个特定季节如冬季。
林惜:林木惋惜,以拟人手法表达对春来早去的感慨。
迎春早:春天早早到来。
花愁:花朵忧愁,同样以拟人手法表达对美好时光流逝的忧虑。
去日迟:日子流逝得慢,此处可能反语,实指日子过得太快。
还闻:又听说、还听说。
折梅处:折取梅花的地方,可能暗示某个特定的场所或情境。
更有:还有、更兼有。
棣华诗:赞美棣花(即棣棠花)的诗篇,此处可能借指他人创作的与自己心境相呼应的诗作。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九龄的作品,名为《和王司马折梅寄京邑昆弟》。诗中表现了诗人对亲友分离的情感,以及对自然景物的深情留恋。

"离别念同嬉,芬荣欲共持。"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与亲友共同度过的美好时光的怀念和不舍。"离别"指的是分别,"念同嬉"是对过去欢乐时光的回忆,而"芬荣欲共持"则表明诗人希望能够与亲友一起珍惜这些美好的记忆。

"独攀南国树,遥寄北风时。" 这两句写出了诗人在异乡的孤独感受和对远方亲人的思念。"独攀南国树"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在南方这个陌生之地,孤单一人依附着大自然的情景;"遥寄北风时"则是通过北风这一媒介,将自己的情感和思念传达给远在北方的亲人。

"林惜迎春早,花愁去日迟。" 这两句抒发了诗人对于春天来临以及花朵凋零的复杂情感。"林惜迎春早"表达了对春天到来的珍惜,因为它带来了生机与希望;而"花愁去日迟"则是对花朵容易凋落的担忧,表现出诗人对于美好事物易逝的感慨。

"还闻折梅处,更有棣华诗。" 这两句通过折梅和棣华(一种植物的花)的意象,传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体悟和艺术创作的灵感。"还闻折梅处"是说在听到有人折取梅花的声音时,"更有棣华诗"则表明这种自然景物激发了诗人的创作热情,写出了更多关于大自然的诗篇。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和对亲情的深情表达,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以及他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珍视与留恋。

收录诗词(219)

张九龄(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诗人。一名博物,汉族。长安年间进士。官至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后罢相,为荆州长史。诗风清淡。有《曲江集》。他是一位有胆识、有远见的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名相。他忠耿尽职,秉公守则,直言敢谏,选贤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趋炎附势,敢与恶势力作斗争,为“开元之治”作出了积极贡献。他的五言古诗,以素练质朴的语言,寄托深远的人生慨望,对扫除唐初所沿习的六朝绮靡诗风,贡献尤大。誉为“岭南第一人”

  • 字:子寿
  • 籍贯: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市)
  • 生卒年:678-740

相关古诗词

和韦尚书答梓州兄南亭宴集

棠棣闻馀兴,乌衣有旧游。

门前杜城陌,池上曲江流。

暇日尝繁会,清风咏阻修。

始知西峙岳,同气此相求。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和姚令公从幸温汤喜雪

万乘飞黄马,千金狐白裘。

正逢银霰积,如向玉京游。

瑞色铺驰道,花文拂綵旒。

还闻吉甫颂,不共郢歌俦。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和崔黄门寓直夜听蝉之作

蝉嘶玉树枝,向夕惠风吹。

幸入连宵听,应缘饮露知。

思深秋欲近,声静夜相宜。

不是黄金饰,清香徒尔为。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和黄门卢侍御咏竹

清切紫庭垂,葳蕤防露枝。

色无玄月变,声有惠风吹。

高节人相重,虚心世所知。

凤皇佳可食,一去一来仪。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