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李相公平泉潭上喜见初月

家山见初月,林壑悄无尘。

幽境此何夕,清光如为人。

潭空破镜入,风动翠蛾嚬。

会向琐窗望,追思伊洛滨。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翻译

在家乡初次见到新月升起,树林山谷间寂静没有一丝尘埃。
如此宁静的夜晚,清冷的月光仿佛为人为伴。
清澈的潭水倒映着月亮,如同破碎的镜子落入其中,微风吹过,水面泛起涟漪,仿佛美人的黛眉轻蹙。
我将站在琐窗前眺望,怀念起那伊水和洛水边的美好时光。

注释

家山:故乡。
初月:新月。
林壑:树林山谷。
悄无尘:寂静无声。
幽境:宁静的环境。
清光:清冷的月光。
破镜:破碎的镜子。
翠蛾:绿色的眉毛,比喻水面的波纹。
琐窗:雕花的小窗。
伊洛滨:伊水和洛水的岸边。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静谧幽雅的山野夜景。"家山见初月,林壑悄无尘",展现了一个没有一丝尘埃的清净环境,家乡的小山上初升的明月映照着林间的深邃谷地。诗人在这样的宁静之中感受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纯洁气息。

"幽境此何夕,清光如为人",这里的“幽境”指的是这片偏僻而又美丽的地方,而“此何夕”则表达了诗人对这个时刻的深深感慨。月光似乎是专门为诗人准备的,它那么明亮、清澈,让人感觉仿佛是在享受一场私人独秀。

"潭空破镜入,风动翠蛾嚬"中,“潭空”指的是水潭中的空旷之处,而“破镜入”则是一种诗意的表达,形容月光穿透了潭水,就像破碎的镜子一样。"风动翠蛾嚬"描绘了一幅微风吹拂下蝴蝶飞舞的画面,其中“翠蛾嚬”指的是蝴蝶在月光下的轻盈舞蹈,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

最后两句“会向琐窗望,追思伊洛滨”,诗人坐在雕刻精致的窗边(琐窗),遥望着远方,心中充满了对往昔美好时光的回忆。“伊洛滨”可能是指某个具体的地方,这里代表了一种情感的寄托,是诗人内心深处的怀念。

整首诗通过精妙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切感受,以及他对于往昔时光的无限留恋。

收录诗词(810)

刘禹锡(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 字:梦得
  • 籍贯: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
  • 生卒年:772-842

相关古诗词

和李相公初归平泉过龙门南岭遥望山居即事

暂别明庭去,初随优诏还。

曾为鹏鸟赋,喜过凿龙山。

新墅烟火起,野程泉石间。

岩廊人望在,只得片时闲。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和杨师皋给事伤小姬英英

见学胡琴见艺成,今朝追想几伤情。

撚弦花下呈新曲,放拨灯前谢改名。

但是好花皆易落,从来尤物不长生。

鸾台夜直衣衾冷,云雨无因入禁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和苏十郎中谢病闲居时严常侍萧给事同过访叹初有二毛之作

清羸隐几望云空,左掖鸳鸾到室中。

一卷素书消永日,数茎斑发对秋风。

菱花照后容虽改,蓍草占来命已通。

莫怪人人惊早白,缘君尚是黑头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和苏郎中寻丰安里旧居寄主客张郎中

漳滨卧起恣闲游,宣室徵还未白头。

旧隐来寻通德里,新篇写出畔牢愁。

池看科斗成文字,鸟听提壶忆献酬。

同学同年又同舍,许君云路并华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