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飞乐

晓日当帘,睡痕犹占香腮,轻盈笑倚鸾台。

晕残红,匀宿翠,满镜花开。

娇蝉鬓畔,插一枝、淡蕊疏梅。每到春深。

多愁饶恨,妆成懒下香阶。

意中人,从别后,萦系情怀。

良辰好景,相思字、唤不归来。

形式: 词牌: 于飞乐

翻译

晨光照进帘幕,昨夜的睡痕还留在脸颊上,她轻盈地笑着倚靠在妆镜前。
脸上的红晕渐渐消退,旧日的翠色依旧均匀,镜中的自己仿佛开满了花朵。
在她鬓边,插着一支稀疏的梅花,每当春天深入时。
她满怀愁绪和哀怨,打扮完毕也懒得走下香气四溢的台阶。
她的心中人,自从分别后,始终牵动着她的情感。
美好的时光和景色,却唤不回远在他乡的思念之人。

注释

晓日:早晨的阳光。
帘:窗帘。
睡痕:睡眠留下的痕迹。
香腮:脸颊。
鸾台:古代宫殿中的镜子。
晕残红:脸上的红晕逐渐消退。
匀宿翠:均匀的旧日绿色妆容。
镜花开:镜中的自己像花儿盛开。
娇蝉鬓畔:鬓角如蝉翼般轻盈。
淡蕊疏梅:稀疏的梅花花朵。
春深:春天的深处。
妆成:打扮完毕。
香阶:香气四溢的台阶。
意中人:心上人。
萦系:牵动,萦绕。
情怀:情感。
良辰好景:美好的时光和景色。
唤不归来:唤不回来,无法召回。

鉴赏

这首《于飞乐》是宋代词人晏几道的作品,描绘了一幅清晨闺中女子的细腻画面。开篇“晓日当帘,睡痕犹占香腮”,通过晨光穿透窗帘,映照出女子脸颊上残留的睡意,展现了她的慵懒与娇媚。接着,“轻盈笑倚鸾台”描绘了她起身的姿态,笑容如花,倚在妆镜前。

“晕残红,匀宿翠,满镜花开”运用比喻,形容女子精心打扮,晕染的胭脂余韵未消,翠色的眼影均匀,镜中的自己仿佛花朵盛开。接下来,“娇蝉鬓畔,插一枝、淡蕊疏梅”细致描绘了女子在耳边插上一支淡雅的梅花,增添了几分清冷的韵味。

“每到春深。多愁饶恨,妆成懒下香阶”表达了女子在春意盎然时,因思念心上人而倍感愁绪,连妆都懒得卸下,足见其情感深沉。最后,“意中人,从别后,萦系情怀”直接抒发了对远方恋人的深深挂念,而“良辰好景,相思字、唤不归来”则表达了对相聚时刻的期盼和无法唤回心上人的无奈。

整体来看,这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春日闺中女子的内心世界,情感真挚,意境优美,体现了晏几道婉约词风的特点。

收录诗词(264)

晏几道(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北宋著名词人。晏殊第七子。历任颍昌府许田镇监、乾宁军通判、开封府判官等。性孤傲,中年家境中落。与其父晏殊合称“二晏”。词风似父而造诣过之。工于言情,其小令语言清丽,感情深挚,尤负盛名。表达情感直率。多写爱情生活,是婉约派的重要作家。有《小山词》留世

  • 字:叔原
  • 号:小山
  • 籍贯:抚州临川文港沙河(今属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
  • 生卒年:1038年5月29日—1110年

相关古诗词

卜算子(其一)

风雨送春归,寂寞花空委。

枝上红稀地上多,万点随流水。

翠黛敛春愁,照影临清泚。

应念韶华惜蕣颜,洒遍胭脂泪。

形式: 词牌: 卜算子

丑奴儿

日高庭院杨花转,闲淡春风。

莺语惺忪,似笑金屏昨夜空。

娇慵未洗匀妆手,闲印斜红。

新恨重重,都与年时旧意同。

形式: 词牌: 采桑子

六么令(其三)

日高春睡,唤起懒装束。

年年落花时候,惯得娇眠足。

学唱宫梅便好,更暖银笙逐。黛蛾低绿。

堪教人恨,却似江南旧时曲。

常记东楼夜雪,翠幕遮红烛。

还是芳酒杯中,一醉光阴促。

曾笑阳台梦短,无计怜香玉。此欢难续。

乞求歌罢,借取归云画堂宿。

形式: 词牌: 六幺令

六幺令(其二)

雪残风信,悠扬春消息。天涯倚楼新恨,杨柳几丝碧。还是南云雁少,锦字无端的。宝钗瑶席。彩弦声里,拚作尊前未归客。

遥想疏梅此际,月底香英白。别后谁绕前溪,手拣繁枝摘。莫道伤高恨远,付与临风笛。尽堪愁寂。花时往事,更有多情个人忆。

形式: 词牌: 六幺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