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神子/江城子(其一)闻蝉蛙戏作

簟铺湘竹帐垂纱。醉眠些。梦天涯。

一枕惊回,水底沸鸣蛙。

借问喧天成鼓吹,良自苦,为官哪。

心空喧静不争多。病维摩。意云何。

扫地烧香,且看散天花。

斜日绿阴枝上噪,还又问,是蝉么。

形式: 词牌: 江城子

翻译

竹席铺开湘竹帐轻纱,沉醉中入睡,梦游到远方。
忽然从梦中惊醒,水下传来蛙声如沸。
问这震耳欲聋的热闹,原来是鼓乐喧天,做官真是辛苦。
内心宁静,不执着于外界的喧嚣,仿佛山僧维摩的境界。
打扫地面,点燃香火,欣赏花儿飘落的景象。
夕阳下绿荫中的鸟儿叫唤,再次询问,这是蝉鸣吗?

注释

簟:竹席。
湘竹:湖南特产的一种竹子。
帐:蚊帐。
些:语气词,表示轻微的肯定或感叹。
天涯:极远的地方。
沸鸣蛙:像沸腾的水声一样的蛙叫。
喧天成鼓吹:声音大得像鼓乐一样喧闹。
良自苦:实在是辛苦。
心空:心境空明。
维摩:佛教人物,以心静闻名。
意云何:心中想的是什么。
散天花:形容花瓣飘落的样子。
噪:嘈杂的叫声。
蝉:夏天常见的昆虫。

鉴赏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夏日午睡被蝉蛙声惊醒的画面。开篇"簟铺湘竹帐垂纱",以湘竹制成的凉席和轻纱帐帘,营造出清雅的夏日休息环境。接着"醉眠些。梦天涯",写出词人酒后小憩,梦境飘忽至远方。

"一枕惊回,水底沸鸣蛙",生动描绘了从梦境中被现实中的蛙声唤醒的情景,仿佛蛙声来自水底,显得格外嘈杂。"借问喧天成鼓吹,良自苦,为官哪",词人借此表达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内心的苦闷,质疑自己为何陷入这样的境地。

"心空喧静不争多",词人的心境超然,不为外界的喧嚣所动,转向内心世界的平静。"病维摩。意云何",借用佛教故事,表示自己像维摩诘那样,虽有病痛但心境如佛。"扫地烧香,且看散天花",通过日常禅修的动作,表达对精神解脱的向往。

最后"斜日绿阴枝上噪,还又问,是蝉么",词人再次被自然界的蝉鸣吸引,引发思考,究竟是蝉还是自己的心境在鸣叫。整首词以蝉蛙声为线索,寓言式地表达了词人对官场生活的反思和对宁静生活的渴望。

收录诗词(762)

辛弃疾(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 籍贯:历城(今山东济南)
  • 生卒年:1140-1207

相关古诗词

江神子/江城子(其二)侍者请先生赋词自寿

两轮屋角走如梭。太忙些。怎禁他。

拟倩何人,天上劝羲娥。

何似从容来小住,倾美酒,听高歌。

人生今古不须磨。积教多。似尘沙。

未必坚牢,划地事堪嗟。

漫道长生学不得,学得后,待如何。

形式: 词牌: 江城子

江神子(其四)和人韵

剩云残日弄阴晴。晚山明。小溪横。

枝上绵蛮,休作断肠声。

但是青山山下路,春到处,总堪行。

当年彩笔赋芜城。忆平生。若为情。

试取灵槎,归路问君平。

花底夜深寒色重,须拼却,玉山倾。

形式: 词牌: 江城子

江神子/江城子(其二)和人韵

梨花著雨晚来晴。月胧明。泪纵横。

绣阁香浓,深锁凤箫声。

未必人知春意思,还独自,绕花行。

酒兵昨夜压愁城。太狂生。转关情。

写尽胸中,磈磊未全平。

却与平章珠玉价,看醉里,锦囊倾。

形式: 词牌: 江城子

行香子(其一)福州作

好雨当春,要趁归耕。况而今、已是清明。小窗坐地,侧听檐声。恨夜来风,夜来月,夜来云。

花絮飘零。莺燕丁宁。怕妨侬、湖上闲行。天心肯後,费甚心情。放霎时阴,霎时雨,霎时晴。

形式: 词牌: 行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