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中秋,用坡公韵

万里一明月,秋思满长天。

古今人事代谢,流照自年年。

才放澄辉大地,又被微云障翳,珠斗夜光寒。

沧海横流际,风雨合离间。感乌踆,悲兔缺,惊虬眠。

萍蓬身世输指,乡梦几回圆。

便拟泛槎归去,只恐尘缨涴我,清福未能全。

此曲谁与和,低唱付婵娟。

形式:

鉴赏

这首《水调歌头·中秋》以清末近现代初的吴昌绶为作者,巧妙地运用了苏轼(坡公)的韵脚,展现了中秋佳节的深邃情感与哲理思考。

“万里一明月,秋思满长天。”开篇即描绘出一幅宏大的中秋夜景,一轮明月高悬于万里长空,洒下清辉,引人思绪万千。这句不仅勾勒出中秋之夜的自然美景,也暗含着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时光流转、人事更迭的感慨。

“古今人事代谢,流照自年年。”诗人进一步深化主题,将个人的情感融入历史的长河之中,指出时间的永恒与人事的变迁,月亮的光辉虽历经千年,却依旧如旧,象征着不变的自然规律与永恒的主题。

“才放澄辉大地,又被微云障翳,珠斗夜光寒。”这一段描述了月亮在云层中时隐时现的情景,既表现了自然界的变幻莫测,也寓意着人生的起伏不定。月亮的光芒被云遮挡,但最终仍能穿透云层,展现出其独特的魅力,暗示着即使遭遇困难与挫折,内心的力量与希望也不会消逝。

“沧海横流际,风雨合离间。”这两句将个人命运与广阔的自然景象相联系,表达了面对人生中的风浪与离别,人们应保持坚韧不拔的精神,如同大海在狂风暴雨中依然广阔无垠。

“感乌踆,悲兔缺,惊虬眠。”诗人通过乌鸦的飞翔、兔子的圆缺变化以及龙的沉睡,象征着自然界的生命循环与宇宙的无常,同时也寄托了对生命短暂与宇宙永恒的深刻思考。

“萍蓬身世输指,乡梦几回圆。”这一句将个人的命运比作随波逐流的浮萍,表达了漂泊不定的生活状态,以及对故乡的深深眷恋与梦想的反复追寻。

“便拟泛槎归去,只恐尘缨涴我,清福未能全。”诗人渴望像古代神话中的张骞一样乘木筏归家,但又担心世俗的束缚会玷污内心的纯净与自由,表达了对理想生活与现实困境之间矛盾的思考。

“此曲谁与和,低唱付婵娟。”最后两句以问句的形式结束,表达了对知音难觅的感慨,同时将自己低吟浅唱的心声寄托于月神嫦娥,寓意着在孤独中寻求心灵的慰藉与共鸣。

整体而言,这首词以中秋之夜为背景,融合了自然景观、人生哲理、情感抒发等多个层面,展现了作者对宇宙、生命、情感的深刻洞察与独到见解,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收录诗词(124)

吴昌绶(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莺啼序.津门羁迹,七度蟾圆。今将南去,临岐惘惘。用梦窗韵赋此,留示同人

凉宵雁声到枕,拥衾裯似水。

鱼更断续梦难成,残镫欲灺红蕊。

孤馆静、秋心暗警,井梧一叶同飘坠。

叹年年、倦旅无端,触起乡思。

时局如棋,中原多故,怅栖栖客子。

望天外、缥缈三山,凌波何日重至。

看苍茫、云连海气,又历历、蜃楼遥指。

笑茂陵、疏草零星,未逢杨意。

蛩吟败藓,蝉咽寒柯,惯搅人清寐。

恁容易、繁华转烛,几番辜负,一曲尊前,琵琶红泪。

飞英巷陌,游丝庭院,浓春无价都消歇,剩潘郎、鬓影成憔悴。

江南此去,除非旧日青山,依然伴人愁里。

深闺凝望,讯断宾鸿,锁一双眉翠。

见说道、近来消瘦,药裹缠绵,帘卷西风,病扶花起。

流光若驶,浮生如寄,而今真遂偕隐愿,泛烟波、好共吴篷倚。

那堪回首天涯,写遍相思,倦收凤纸。

形式:

导引曲

深夜静,深夜静,云外听鸾吟。

珠佩一双逢汉女,冰弦廿五迓湘君。携手出江浔。

形式:

导引曲

重相问,重相问,娇语未分明。

依约上清诸女伴,瑶华密誓絮三生。香影澹无痕。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