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沈辽所作的《秋早登住阁》。诗中描绘了诗人因病而感到身心压抑,渴望远游的心情。他通过想象登高望远,寄托了对自由和宁静生活的向往。
首句“病夫倦拘郁,遐赏寄重阁”,表达了诗人因病而产生的压抑感,以及对远方美景的憧憬。接着,“大火欲西流,高林已摇落”描绘了秋天的景象,暗示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衰败,同时也为下文的登高望远做了铺垫。
“海旁土气浅,风雨易回薄。数日多狂飙,馀暑亦潜却。”描述了海边气候的特点,以及秋季的风雨变化,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波动和对自然界的敏感感知。
“千山在天际,清气遥可托。平生乐烟霞,幽步谁与约。”诗人站在高处,眺望着远处的山峦,感受到了清新的空气,表达了他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一种孤独感,因为无人可以分享这份喜悦。
“缅怀机云辈,襟灵信夷廓。”诗人回忆起古代的贤士,表达了对他们的敬仰之情,同时也暗示了自己的胸怀广阔,不拘小节。
“草草蹈危机,千载尚可啄。”诗人以鸟儿啄食草籽比喻自己的生活态度,虽然面临困难和危险,但依然乐观地面对,追求生活的乐趣。
“吾知非世用,白首甘寂寞。”诗人认识到自己可能无法在世俗中有所作为,但愿意在晚年享受孤独,保持内心的平静。
“摄令亦偶然,何能求民瘼。”诗人反思自己的官职,认为这可能是偶然的机会,并非为了治理百姓的疾苦。
“勾钉尽诛敛,下笔良多怍。”诗人批评了官场中的贪污腐败现象,表达了内心的愧疚和不满。
“不如陈太丘,行归老丘壑。”诗人以陈太丘为例,表达了自己宁愿像他一样,远离尘嚣,过着隐居的生活。
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官场腐败的批判,展现了诗人复杂的心境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