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徐士恂

脱却儒冠换吏巾,十年辛苦向谁陈。

暂从新例司刀笔,莫怨前程诉鬼神。

遇客谩言成朽木,读书还待作祥麟。

王嫱本是倾城色,爱惜黄金自误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鉴赏

这首诗《送徐士恂》由明代诗人郑文康所作,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邃的哲理思考,展现了主人公在官场生涯中的复杂心情与对人生价值的深刻反思。

首联“脱却儒冠换吏巾,十年辛苦向谁陈”开篇即揭示了主人公从学者身份转变为官员的转变过程,以及这一转变背后所承载的辛酸与无奈。儒冠象征着传统的学术与道德追求,而吏巾则是官场中实用主义的象征。十年的辛苦,不仅指时间的漫长,更蕴含着为官之路的艰辛与挑战,以及对个人理想与现实之间差距的感慨。

颔联“暂从新例司刀笔,莫怨前程诉鬼神”则表达了对当前官场规则的暂时适应,同时也流露出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和对命运的无奈。刀笔,古代官员处理文书的工具,此处暗喻工作职责。莫怨前程诉鬼神,则是在强调面对官场的不公与挫折时,不应将希望寄托于不可控的力量,而是要自我调整心态,积极面对。

颈联“遇客谩言成朽木,读书还待作祥麟”进一步深化了主题。遇客谩言成朽木,意味着在与他人的交往中,主人公可能感到自己的努力与付出并未得到应有的认可或尊重,仿佛成了无用之人。读书还待作祥麟,则表达了对通过知识与修养改变命运的渴望,希望像祥麟一样,不仅拥有高贵的品质,还能得到社会的认可与尊重。

尾联“王嫱本是倾城色,爱惜黄金自误身”以历史人物王嫱(昭君)为例,借以抒发对个人命运的感慨。王嫱因美貌被选入宫,最终远嫁匈奴,这既是对王嫱个人命运的同情,也是对主人公自身处境的一种隐喻。爱惜黄金自误身,暗示了过分追求物质财富或地位,反而可能迷失自我,陷入困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主人公内心世界的细腻刻画,以及对官场现象的深刻反思,展现了作者对于人生价值、个人命运与社会环境之间关系的独到见解。

收录诗词(278)

郑文康(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正统十三年进士。观政大理寺,寻因疾归。父母相继亡故后,绝意仕进,专心经史。好为诗文。有《平桥集》

  • 字:时乂
  • 号:介庵
  • 籍贯:苏州府昆山
  • 生卒年:1413—1465

相关古诗词

郭西田家

郭西十里路非遐,百亩腴田两部车。

科斗池塘鱼似蚁,清明时节树皆花。

桑阴社散邻翁醉,场上秋登稚子哗。

莫向长安歌此曲,几人憔悴正思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南戴田家

不为功名恋锁缰,布衣甘老在南阳。

百年茅屋传家物,一卷农书教子方。

细柳高墙江上宅,野田荒草雨中羊。

东邻西舍皆良善,却笑他州有互乡。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沈东轩竹石

闻说君家景趣幽,东轩竹石映清流。

万竿苍玉松煤润,一块玄精墨沈浮。

舜世移根从嶰谷,禹时充贡自青州。

虚心尽日当窗立,重质何年此地留。

十载子孙多似箦,三春苔藓滑如油。

月中风舞颠鸾尾,岁晚霜凝睡虎头。

借看屡招坡老辈,拜呼频见米公俦。

声敲环佩星芒夜,骨露琼瑶鹤梦秋。

席地醉眠怜翡翠,引瓶磨洗厌蜗牛。

谩期别墅开三径,誓向平泉占一丘。

挑笋旋烧供茗碗,束薪烂煮对吟瓯。

明当直造林深处,镌刻新诗记胜游。

形式: 排律 押[尤]韵

寄愚庵陈冢宰

勒就功名上鼎彝,乞骸三疏达金扉。

洪恩此日加宫保,鹤发来年是古稀。

閒结耆英寻旧侣,新裁野服称初衣。

郡楼紫气销沉久,喜见清风太宰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