鄠杜旧居二首(其二)

一径寻村渡碧溪,稻花香泽水千畦。

云中寺远磬难识,竹里巢深鸟易迷。

紫菊乱开连井合,红榴初绽拂檐低。

归来满把如渑酒,何用伤时叹凤兮。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

翻译

我沿着小路寻找村庄,渡过满是碧绿溪水的地方,稻花的香气随风飘散在广阔的田野上。
云中的寺庙远离尘世,钟声在林间回荡难以辨识,竹林深处鸟儿的巢穴让人容易迷失方向。
紫色的菊花随意开放,与井台相连,火红的石榴初开,轻轻拂过低矮的屋檐。
回家后手持满满的渑酒,何必因时事忧虑而感叹呢?

注释

一径:一条小路。
寻村:寻找村庄。
渡碧溪:渡过绿色的溪流。
稻花香:稻花的香气。
泽水千畦:水润泽的稻田成千上万。
云中寺:位于云端或高山上的寺庙。
磬难识:寺庙的钟声难以分辨。
竹里巢深:竹林深处的鸟巢。
鸟易迷:鸟儿容易迷失。
紫菊:紫色的菊花。
连井合:与井台相接。
红榴初绽:红色的石榴刚刚绽放。
拂檐低:轻轻碰到低矮的屋檐。
如渑酒:像渑水(古代的一种美酒)一样的酒。
何用:何必。
伤时:为时事忧虑。
叹凤兮:感叹世道艰难,这里以凤比喻贤能之人。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田园风光的画面,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自己对于归隐生活的向往和满足。

"一径寻村渡碧溪" 一句中,"一径"指的是小路或山谷间的小道,"寻村"则是寻找田园之美,"渡碧溪"则是在绿水之上建桥过河,这些都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充满生机的自然环境。

接下来的"稻花香泽水千畦"表明了秋天的丰收景象。这里的"稻花香"指的是稻谷成熟时散发出的清香,而"水千畦"则形容了稻田中充满了透明如镜的水,反映了农业生产的繁荣。

"云中寺远磬难识"一句通过对远方寺庙的描写,传达了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这里的"云中寺"指的是隐于云雾之中的寺院,而"磬难识"则是说这个寺庙由于位置偏远而不易辨认。

紧接着的"竹里巢深鸟易迷"进一步渲染了这种宁静而又神秘的氛围。"竹里巢"指的是鸟儿在密集的竹林中筑巢,而"深鸟易迷"则形容鸟儿在这样的环境中容易迷失方向,增添了一种野趣和生动感。

以下几句"紫菊乱开连井合,红榴初绽拂檐低"描写了花开满径和果实累累的景象。这里的"紫菊"和"红榴"都指的是盛开或成熟的植物,形容了一种生机勃勃的景色。

最后两句"归来满把如渑酒,何用伤时叹凤兮"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喜悦和对过去不再留恋。这里的"归来"是指回到自己的家乡或自然之中,而"满把如渑酒"则形容了一种丰收的喜悦,"何用伤时叹凤兮"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无需感到悲伤,因为现在已经拥有了自己向往的生活。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田园生活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宁静生活的追求以及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收录诗词(374)

韦庄(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晚唐诗人、词人,五代时前蜀宰相。文昌右相韦待价七世孙、苏州刺史韦应物四世孙。工诗,与温庭筠同为“花间派”代表作家,并称“温韦”。所著长诗《秦妇吟》反映战乱中妇女的不幸遭遇,在当时颇负盛名,与《孔雀东南飞》、《木兰诗》并称“乐府三绝”。有《浣花集》十卷,后人又辑其词作为《浣花词》。《全唐诗》录其诗三百一十六首

  • 字:端己
  • 籍贯:长安杜陵(今中国陕西省西安市附近)
  • 生卒年:约836年- 约910年

相关古诗词

酬吴秀才霅川相送

一叶南浮去似飞,楚乡云水本无依。

离心不忍闻春鸟,病眼何堪送落晖。

掺袂客从花下散,棹舟人向镜中归。

夫君别我应惆怅,十五年来识素衣。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嘉会里闲居

岂知城阙内,有地出红尘。

草占一方绿,树藏千古春。

马嘶游寺客,犬吠探花人。

寂寂无钟鼓,槐行接紫宸。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虢州涧东村居作

东南骑马出郊坰,回首寒烟隔郡城。

清涧涨时翘鹭喜,绿桑疏处哺牛鸣。

儿童见少生于客,奴仆骄多倨似兄。

试望家田还自适,满畦秋水稻苗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镊白

白发太无情,朝朝镊又生。

始因丝一缕,渐至雪千茎。

不避佳人笑,唯惭稚子惊。

新年过半百,犹叹未休兵。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