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二十六首(其十九)

一帆婀娜,引孝廉、归舫半江秋水。

下第情怀,初领略、未可悲歌已难。

健翮方抟,霜蹄小蹶,况有陈平美。

岂长贫贱,西清正要才子。

且去将母吴门,寻亲白岳,一洗淮阴耻。

恶少年来,相问讯、当日饿夫如是。

家傍垂虹,窗横笠泽,小住为佳耳。

扁舟散发,春来我亦行矣。

形式: 词牌: 念奴娇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通过“一帆婀娜”、“半江秋水”等词句,展现了秋季江面上帆船航行的美景。诗人以孝廉归乡的场景为背景,巧妙地融入了对落第学子心态的细腻刻画。通过“下第情怀,初领略、未可悲歌已难”的描述,展现了主人公面对挫折时内心的复杂情感,既不轻易沉沦,也未完全释怀。

接下来,“健翮方抟,霜蹄小蹶,况有陈平美”几句,运用了比喻手法,将主人公比作展翅高飞的雄鹰和踏雪无痕的骏马,同时借陈平的典故,暗示了主人公虽遭遇暂时的挫折,但才华横溢,未来有望大展宏图。这种积极向上的态度,体现了诗人对主人公的深切期待与鼓励。

“岂长贫贱,西清正要才子”一句,表达了对人才价值的肯定,认为贫贱不应成为阻碍才子实现抱负的障碍,强调了西清(即朝廷)对有才能之人的渴求。这不仅是对主人公个人命运的祝愿,也是对社会公平选拔人才的一种理想寄托。

最后,“且去将母吴门,寻亲白岳,一洗淮阴耻”部分,展现了主人公在困境中不忘亲情,决定先照顾好母亲,然后前往名山大川寻求心灵的慰藉和精神的提升,以期洗刷过去的耻辱,重振旗鼓。这一段充满了人文关怀和励志色彩,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视家庭责任和个人成长并重的价值观。

整首诗语言流畅,情感真挚,既有对个体命运的深刻洞察,又蕴含着对社会公正与个人成长的思考,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关怀。

收录诗词(257)

蒋士铨(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文学家。苕生,又号清容居士,晚号定甫。乾隆二十二年进士,官翰林院编修。乾隆二十九年辞官后主持蕺山、崇文、安定三书院讲席。精通戏曲,工诗古文,与袁枚、赵翼合称江右三大家。士铨所著《忠雅堂诗集》存诗二千五百六十九首,存于稿本的未刊诗达数千首,其戏曲创作存《红雪楼九种曲》等四十九种

  • 字:心馀
  • 号:藏园
  • 籍贯:铅山(今属江西)
  • 生卒年:1725—1784

相关古诗词

念奴娇二十六首(其二十)

十年前影,是碧梧、翠竹鸾停鹄峙。

岁月迁移,人事改、今有鬑鬑须矣。

彩服随兄,寿觞娱母,重启尚书郎。

赐书千卷,孝廉之乐何似。

记得同住仙源,杏坛春永,爱看趋庭鲤。

文石幽篁,身左右、遂写冰颜于此。

忠孝承家,文章报国,磊落佳公子。

不宜宴坐,鹤书将诏君起。

形式: 词牌: 念奴娇

念奴娇二十六首(其二十一)

冰衔墨绶,是螭蚴、领赐圣恩除与。

天念文翁,富儒术、教种锦城花去。

诗辟蚕业,名题剑阁,官是神仙侣。

川分巴字,悬门清澈如许。

好趁江水平安,楼船稳便,迎到康宁母。

仕女搴帷,父老拜、想见壶浆盈路。

酒酌陴筒,鱼烹丙穴,再试斑衣舞。

尊前上寿,南陔笙曲全补。

形式: 词牌: 念奴娇

念奴娇二十六首(其二十二)

生才之地,有相如、赋草子云奇字。

仙吏放衙,还讲学、人拜南州夫子。

郭绕桑麻,堂陈琴瑟,风俗归淳美。

纵容为政,平生学可行己。

可惜十上公车,两登荐剡,才饮巴江水。

畴昔风流,盛文藻、白袷乌巾名士。

剑拂衡湘,气吞云梦,笑夺曹刘垒。

登临回首,莫提少年心事。

形式: 词牌: 念奴娇

念奴娇二十六首(其二十三)

两床丝竹,比南楼、老子兴复不浅。

胸次依稀,海天阔、彼此低回青眼。

十五年情,三千里路,室迩人非远。

范张溪黍,家庭真意弥满。

此去艳滪波长,峨眉月冷,别绪何由遣。

梦入渝州,猿啸苦、惆怅思君不见。

兄上新衔,弟还初服,出处交相勉。

宦成可待,十年归未为晚。

形式: 词牌: 念奴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