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二十六首(其二十二)

生才之地,有相如、赋草子云奇字。

仙吏放衙,还讲学、人拜南州夫子。

郭绕桑麻,堂陈琴瑟,风俗归淳美。

纵容为政,平生学可行己。

可惜十上公车,两登荐剡,才饮巴江水。

畴昔风流,盛文藻、白袷乌巾名士。

剑拂衡湘,气吞云梦,笑夺曹刘垒。

登临回首,莫提少年心事。

形式: 词牌: 念奴娇

鉴赏

这首诗由清代诗人蒋士铨所作,名为《念奴娇二十六首(其二十二)》。诗中描绘了一幅理想化的社会图景,充满了对古代文人士大夫生活和道德风尚的赞美。

首先,诗人以“生才之地”开篇,赞颂了这片土地孕育出的杰出人才,如司马相如、扬雄等,他们的文学才华和高尚品德如同草木之于大地,生机勃勃。接着,诗人提到一位“仙吏”,即官员,他不仅在官场上有所作为,还致力于教育,受到百姓的尊敬,如同南州的夫子一般,传播知识与道德。

接下来,诗人描述了这片土地上的自然风光与人文环境的和谐统一:城郭环绕着桑麻田地,琴瑟之声飘荡在空气中,营造出淳朴美好的风俗。这样的景象,既展现了农业文明的繁荣,也体现了文人士大夫对生活的艺术化追求。

诗人进一步提到,尽管这位官员在政务上有出色的表现,但他始终坚守自己的学识与道德原则,不为世俗所动。这种“平生学可行己”的精神,是诗人所推崇的高尚品质。

随后,诗人通过“可惜十上公车,两登荐剡”这一句,表达了对主人公多次参加科举考试却未能及第的遗憾。然而,即便如此,主人公依然保持着对文学与学问的热爱,如同巴江之水,滋养着他的心灵。这里,诗人巧妙地将主人公的个人经历与地方文化特色相结合,展现了文人士大夫即使面对挫折,也能保持高洁志趣的精神风貌。

最后,“畴昔风流,盛文藻、白袷乌巾名士”一句,是对主人公过去风采的追忆,强调了他的文采斐然与儒雅风度。同时,诗人通过“剑拂衡湘,气吞云梦,笑夺曹刘垒”这一系列形象的描绘,展现了主人公的豪情壮志与非凡气魄,仿佛他能够跨越时空,与历史上的英雄豪杰并肩作战。

整首诗以丰富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构建了一个充满理想色彩的社会画卷,表达了对古代文人士大夫高尚人格和卓越才能的敬仰之情。同时,诗人也通过主人公的经历,传递了一种积极向上、坚韧不拔的人生态度,鼓励人们即使在逆境中也不忘初心,追求自我完善与社会进步。

收录诗词(257)

蒋士铨(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文学家。苕生,又号清容居士,晚号定甫。乾隆二十二年进士,官翰林院编修。乾隆二十九年辞官后主持蕺山、崇文、安定三书院讲席。精通戏曲,工诗古文,与袁枚、赵翼合称江右三大家。士铨所著《忠雅堂诗集》存诗二千五百六十九首,存于稿本的未刊诗达数千首,其戏曲创作存《红雪楼九种曲》等四十九种

  • 字:心馀
  • 号:藏园
  • 籍贯:铅山(今属江西)
  • 生卒年:1725—1784

相关古诗词

念奴娇二十六首(其二十三)

两床丝竹,比南楼、老子兴复不浅。

胸次依稀,海天阔、彼此低回青眼。

十五年情,三千里路,室迩人非远。

范张溪黍,家庭真意弥满。

此去艳滪波长,峨眉月冷,别绪何由遣。

梦入渝州,猿啸苦、惆怅思君不见。

兄上新衔,弟还初服,出处交相勉。

宦成可待,十年归未为晚。

形式: 词牌: 念奴娇

念奴娇二十六首(其二十四)

居吾语汝,启雕龙、炙輠谈天之口。

跂脚支颐,还袒臂、亲做东西前后。

吐舌伸头,耸肩侧耳,共拍庐胡手。

古人名姓,子虚忘是乌有。

试看忽鼓忽歌,妄言枉听,椎鲁皆良友。

怕问三家,村学者、六四括囊无咎。

蕉扇驱蚊,竹衫收汗,星挂疏疏柳。

先生倦矣,豆花聊以为寿。

形式: 词牌: 念奴娇 押[有]韵

念奴娇二十六首(其二十五)

子虚乌有,问前生、后世我身何在。

谁是主人,谁是客、空处向谁相贷。

意蕊心香,云车风马,都是难酬债。

偶然住脚,可知庵在身外。

一切庄列言诠,但增饶舌,转见胸中隘。

画取团瓢,归梦里、梦醒思之无奈。

知觉因缘,虚无起灭,甚矣诗人惫。

还他一卷,先生无挂无碍。

形式: 词牌: 念奴娇

念奴娇二十六首(其二十六)

燕居而坐,是力田、孝弟明经才子。

九命文章,憎蚤达、廿载三冬文史。

因韵敲盘,万言倚马,捷敏谁能似。

登楼入幕,书生聊复如此。

但须红袖添香,绿衣司砚,何物夸金紫。

闻道更番,吟锦瑟、赢得佳人画里。

媚矣三姝,艳哉三妇,粲者皆子美。

唐书再撰,大臣将荐君起。

形式: 词牌: 念奴娇 押[纸]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