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赠王允叹

楚俗禨祥古所尤,迎神箫鼓沸香湫。

真成娶妇谀河伯,亦有韩生笑沐猴。

毁校可无东里子,斩巫谁是左黄州。

讵知恤纬非嫠事,白屋何妨肉食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鉴赏

这首诗《寄赠王允叹》由宋代诗人洪刍创作,通过其独特的视角与深邃的思考,对楚地民俗、宗教信仰以及社会现象进行了深刻的剖析与反思。

首联“楚俗禨祥古所尤,迎神箫鼓沸香湫”,描绘了楚地民俗中祭祀活动的热烈场景,箫鼓声声,香烟缭绕,体现了古代楚人对神灵的虔诚与敬畏。然而,随后的诗句却揭示了这种习俗背后的复杂性与讽刺意味。

颔联“真成娶妇谀河伯,亦有韩生笑沐猴”,运用比喻手法,将迎神活动比作娶妇取悦河神的行为,暗含了对这种形式主义、表面功夫的讽刺。同时,引用韩愈《送穷文》中的典故,以沐猴自喻,表达了对当时社会中虚伪、不切实际行为的批判。

颈联“毁校可无东里子,斩巫谁是左黄州”,进一步探讨了对传统习俗与迷信的批判态度。东里子和左黄州分别指代了对传统习俗持批评态度的人物,这里表达了对盲目迷信与传统陋习的质疑,呼吁社会应当理性对待传统与迷信。

尾联“讵知恤纬非嫠事,白屋何妨肉食谋”,则转向对社会现实的关注。恤纬(即恤纬之士,指关心国家大事的人)并非只是妇人的责任,而白屋(平民之家)的肉食谋略同样重要。这表明诗人认为,无论是贵族还是平民,都有责任和能力参与国家治理,不应仅局限于传统的性别角色或社会阶层的限制。

综上所述,《寄赠王允叹》不仅展现了诗人对楚地民俗的深入观察与独特见解,更体现了其对社会现象的深刻反思与批判精神,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与思想深度。

收录诗词(200)

洪刍(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潘子真用悭字韵劝香城人葺陈陶书堂因和之(其一)

一宿层城饭香积,六年清镜改朱颜。

陈陶仙去书堂坏,罗幕尘生春昼闲。

每向山头望城里,直疑天上非人间。

可能分我寻常地,抹月批风想不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潘子真用悭字韵劝香城人葺陈陶书堂因和之(其二)

泠泠野水翛翛寺,矗矗高峰叠叠峦。

闲伴禽鱼宜石友,静闻山水奏清弹。

难招灵观追陈迹,好在汤休接古欢。

开士未应文士后,病夫端欲避三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呈潘延之丈

黑头异日挂冠归,亲植杉松见百围。

闲过一生从古少,兼全五福似公稀。

手抄万卷笔犹健,身倚孤筇行若飞。

寄语轻鸥莫惊顾,南州高士已忘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呈彦章

塞翁失马吾何有,濠上观鱼每自惭。

探袖空漫祢衡刺,叩门径就阿戎谈。

但思浊酒同元亮,底用清谈学仲堪。

回首世间皆苦累,蚁封蜗角战方酣。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