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怀(其三十二)

十日出旸谷,弭节驰万里。

经天耀四海,倏忽潜濛汜。

谁言焱炎久,游没何行俟。

逝者岂长生,亦去荆与杞。

千岁犹崇朝,一餐聊自已。

是非得失间,焉足相讥理。

计利知术穷,哀情遽能止。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鉴赏

这首诗是阮籍《咏怀》组诗中的第三十二首,阮籍是魏晋时期的诗人,以抒发个人情感和哲学思考著称。此诗通过自然现象的描绘,引申出对人生、时间、生死、得失等深刻哲理的探讨。

首句“十日出旸谷,弭节驰万里”描绘了太阳从东方升起,穿越万里长空的壮丽景象,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旅程。接着“经天耀四海,倏忽潜濛汜”进一步强调了时间的不可逆转性和生命的短暂性,太阳照亮四海,但很快又隐入地平线之下。

“谁言焱炎久,游没何行俟”则提出了对生命意义的疑问,太阳的炽热是否能持久,人们在生命旅途中等待的是什么?接下来的“逝者岂长生,亦去荆与杞”表达了对永恒与死亡的思考,指出生命并非永恒,最终都将走向终结。

“千岁犹崇朝,一餐聊自已”则对比了长时间与短暂的瞬间,以及物质需求与精神满足之间的关系,暗示了生活的本质可能不在于物质的积累,而在于内心的平静与满足。

“是非得失间,焉足相讥理”表达了对人生价值判断的怀疑,认为在是非得失之间,很难找到绝对的标准来评判生活,体现了阮籍对人生复杂性的深刻洞察。

最后,“计利知术穷,哀情遽能止”总结了全诗的主题,即认识到追求利益和智慧的局限性,以及在面对人生的苦难和无常时,哀伤之情能够带来心灵的平静与解脱。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巧妙地融入了对生命、时间、价值、情感等多重层面的思考,展现了阮籍独特的哲学视角和深邃的情感表达。

收录诗词(98)

阮籍(魏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三国魏诗人。竹林七贤之一,是建安七子之一阮瑀的儿子。曾任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崇奉老庄之学,政治上则采谨慎避祸的态度。是“正始之音”的代表,著有《咏怀》、《大人先生传》等

  • 字:嗣宗
  • 籍贯:陈留(今属河南)尉氏
  • 生卒年:210~263

相关古诗词

咏怀(其三十三)

东南有射山,汾水出其阳。

六龙服气舆,云盖覆天纲。

仙者四五人,逍遥晏兰房。

寝息一纯和,呼噏成露霜。

沐浴丹渊中,炤耀日月光。

岂安通灵台,游瀁去高翔。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咏怀(其三十四)

自然有成理,生死道无常。

智巧万端出,大要不易方。

如何夸毗子,作色怀骄肠。

乘轩驱良马,凭几向膏粱。

被服纤罗衣,深榭设闲房。

不见日夕华,翩翩飞路傍。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咏怀(其三十五)

殷忧令志结,怵愓常若惊。

逍遥未终晏,朱华忽西倾。

蟋蟀在户牖,蝼蛄鸣中庭。

心肠未相好,谁云亮我情。

愿为云间鸟,千里一哀鸣。

三芝延瀛洲,远游可长生。

形式: 古风

咏怀(其三十六)

夸谈快愤懑,情慵发烦心。

西北登不周,东南望邓林。

旷野弥九州,崇山抗高岑。

一餐度万世,千岁再浮沈。

谁云玉石同,泪下不可禁。

形式: 古风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