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北宋时期诗人汪炎昶的作品,名为《挽毕宰二首(其二)》。从内容来看,诗人表达了对现实不满和对理想社会状态的向往。开篇“极穷如自虑,笃养有馀欢”透露出诗人在物质上极度贫困的情况下,却仍能保持一份淡然之乐。这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坚强与平和。
接下来,“动以古为法,事皆人所难”表明诗人希望能够回到古代那种更公正、更理想的社会状态,但这种愿望在现实中却很难实现。这里的“古”可能指的是历史上的一些理想时期,比如儒家理想中的“大同社会”。
“凶奸多上寿,庸鄙或高官”批判了当时社会上的不公,坏人得志,好人反而不得善终。这是对现实社会的深刻批评。
最后,“为喜才堪恃,丛深谢砌兰”则表现出诗人对于才能得到赏识和重用的欣慰之情,以及对那些能够理解自己、给予帮助的人表示感激。这里的“丛深”可能是指朋友或知音较多,“砌兰”则是一个美好的愿望,希望自己的才华得以展现。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诗人的个人遭遇和情感表达,反映了宋代社会的某些问题,同时也表现出了诗人对理想社会的向往以及个人的坚持与乐观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