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乐天偶题酒瓮见寄

从君勇断抛名后,世路荣枯见几回。

门外红尘人自走,瓮头清酒我初开。

三冬学任胸中有,万户侯须骨上来。

何幸相招同醉处,洛阳城里好池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翻译

你毅然舍弃世俗名利后,世间荣辱变迁已历几度。
门外红尘中的世人各自忙碌,我则独自打开酒瓮品尝美酒。
寒冬三季的学习养成了我心中的才识,封侯拜相的功业需由骨子里的坚韧来支撑。
有幸在邀请共饮的地方,洛阳城内的美景与佳酿令人陶醉。

注释

从君:你。
勇断:毅然决然。
抛名后:舍弃世俗名利之后。
世路:世间道路。
荣枯:荣辱兴衰。
见几回:经历多次。
门外:门外边。
红尘:世俗尘嚣。
人自走:世人各自忙碌。
瓮头:酒瓮口。
清酒:美酒。
我初开:我独自开启。
三冬学:寒冬三季的学习。
任:养成。
胸中:心中。
万户侯:封侯拜相。
须骨上来:需由骨子里的坚韧。
何幸:有幸。
相招:邀请。
同醉处:共饮的地方。
洛阳城:洛阳。
好池台:美景与佳酿。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著名文学家、政治家刘禹锡所作,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酒宴生活的享受。开篇“从君勇断抛名后,世路荣枯见几回”两句,诗人表明自从与君相识以来,对于功名利禄已经看淡了,世间的荣辱得失也经历过多次。这里的“抛名”和“世路荣枯”都是指功名和地位的变化,而“几回”则表明这种变化已经很多次。

接下来的“门外红尘人自走,瓮头清酒我初开”两句,则描绘了诗人在家中独酌的情景。门外是繁华的红尘世界,但诗人对此已无心顾及,而是将注意力放在了自己手中的酒。这“瓮头清酒”指的是用瓮(一种古代的容器)装着的清凉美酒,表明诗人的悠闲自得。

第三句“三冬学任胸中有,万户侯须骨上来”则是诗人自述其才华和抱负。这里的“三冬”意指多年的学习积累,“学任”即学问与责任,而“万户侯须骨上来”则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的才华如同骨髓之中流淌,非凡俗所能及。

最后两句“何幸相招同醉处,洛阳城里好池台”,则是对友情的赞美和对未来聚会时光的期待。诗人感到与友人共饮、同醉的时刻是多么珍贵,而洛阳城中的美丽景致,更增添了这种幸福感。

整首诗流露出诗人超脱功名利禄,享受生活乐趣,同时也表达了对知识和才华的自信,以及对友情的珍视。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刘禹锡在唐代那种文化氛围中的个性和情操。

收录诗词(810)

刘禹锡(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 字:梦得
  • 籍贯: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
  • 生卒年:772-842

相关古诗词

酬令狐相公见寄

才兼文武播雄名,遗爱芳尘满洛城。

身在行台为仆射,书来角里访先生。

闲游占得嵩山色,醉卧高听洛水声。

千里相思难命驾,七言诗里寄深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酬令狐相公岁暮远怀见寄

别侣孤鹤怨,冲天威凤归。

容光一以间,梦想是耶非。

芳讯远弥重,知音老更稀。

不如湖上雁,北向整毛衣。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酬令狐相公早秋见寄

公来第四秋,乐国号无愁。

军士游书肆,商人占酒楼。

熊罴交黑槊,宾客满青油。

今日文章主,梁王不姓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酬令狐相公杏园花下饮有怀见寄

年年曲江望,花发即经过。

未饮心先醉,临风思倍多。

三春看又尽,两地欲如何。

日望长安道,空成劳者歌。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