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梁宪所作的《送徐仲内还金陵(其二)》中的片段,通过“昔年郁夫子,著易丹霞山”开篇,引出对过去学者在丹霞山著述易经的回忆,表达了对古代学术精神的追思与敬仰。接着,“斯道久榛莽,何人同往还”两句,感叹了这种深奥学问在时间长河中逐渐被遗忘,鲜有人能继续探索与交流,流露出一种深深的遗憾和对传承的渴望。
“千秋真绝学,一脉共相关”则强调了这门学问的珍贵与重要性,它跨越千年,连接古今,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最后,“付托兹焉重,流传莫等闲”表达了对知识传承的重视,呼吁人们不应轻易忽视或遗弃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而应珍视并努力传播下去。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对古代学者精神的崇敬,也深刻地反思了知识传承的重要性,以及在现代社会背景下,如何保护和发扬传统文化的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