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监兵陈使君(其三)

东向榆关离思赊,外台只尺是天涯。

自怜燕越分前箸,谁谓歌钟阻暮笳!

尘满三秋孺子榻,眼穿八月使君槎。

主恩不薄行间吏,遮莫风霜袭鬓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戚继光所作的《寄监兵陈使君(其三)》。诗中描绘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深切思念与关怀之情。

首联“东向榆关离思赊,外台只尺是天涯。”以“东向榆关”起笔,榆关即山海关,暗示诗人与友人相隔遥远。离思赊,离愁绵长之意。“外台只尺是天涯”,虽仅一尺之遥,却如同天涯海角,形象地表达了空间距离带来的思念之深。

颔联“自怜燕越分前箸,谁谓歌钟阻暮笳!”通过“燕越分前箸”的典故,表达诗人与友人虽身处两地,却心系一处的情谊。歌钟与暮笳的对比,既展现了友人相聚时的欢乐场景,也暗含了分别后的孤独与哀愁。

颈联“尘满三秋孺子榻,眼穿八月使君槎。”“三秋孺子榻”借用了古代关于儿童成长的典故,暗示时间的流逝和对友人的思念。“眼穿八月使君槎”,“使君槎”可能是指友人远行的船只,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归期的期盼与忧虑。

尾联“主恩不薄行间吏,遮莫风霜袭鬓华。”诗人表达了对友人官职地位的尊重与理解,同时也流露出岁月催人老的感慨,以及对友人未来的祝福与期待。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凝练,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对时光流转的感慨,体现了明代文人士大夫的家国情怀与个人情感的交织。

收录诗词(246)

戚继光(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1528年11月12日-1588年1月5日,即嘉靖七年闰十月初一-万历十五年十二月初八),晚号孟诸,卒谥武毅。汉族,祖籍安徽定远,生于山东济宁。明代著名抗倭将领、军事家。官至左都督、太子太保加少保

  • 字:元敬
  • 号:南塘
  • 籍贯:山东登州

相关古诗词

仙舟洞

天地无心壑似舟,岩扉寂历自春秋。

一时偶见停桡在,千载能令载酒游。

洞口将军应化石,蓟门客子尚存丘。

醉来欲掣神鳌去,不掷任公旧钓钩。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雾灵山

昔人说法暮云残,几度劳歌秋草寒。

日月四千俱佛土,山河百二尽龙蟠。

南瞻御气长安近,北俯胡沙属国宽。

乐界自迷归去路,却嫌苦海殢缨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赤灵符

病骨嶙嶙强自撑,每从马革问余生。

而今万里无烽火,不用灵符辟五兵。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送别总镇刘公

百年天地识孤忠,九塞旌旗羡更雄。

易水光分典属国,太行色起右扶风。

论文几度同听雨,把剑中宵自吐虹。

词客相看多不薄,早将椽笔赋彤弓。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