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伯几过张子范子周兄弟园池(其二)

何处消除半日閒,看朱成碧夜扶还。

定知此意风尘表,能致吾曹水竹间。

孝友门阑佳子弟,承平人物旧湖山。

饮多过量成诗缓,酒醒思之亦厚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一同拜访张子范兄弟的园林池塘的场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闲适的生活情趣和对自然美景的深深喜爱。

首句“何处消除半日閒”,开篇即点出诗人寻求片刻宁静的心境,寻找一处可以暂时忘却尘世烦恼的地方。接着“看朱成碧夜扶还”一句,以视觉的变化暗示时间的流逝,同时也隐喻了诗人从忙碌到悠闲心境的转变,夜晚归来时,原本鲜艳的朱色已变为深沉的碧绿,仿佛时间的流转在不经意间改变了一切。

“定知此意风尘表,能致吾曹水竹间。”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向往和追求,认为只有在远离尘嚣的山水之间,才能真正体会到生活的真谛和内心的平静。这里“风尘表”指的是远离尘世喧嚣的地方,“吾曹”则指诗人及其朋友,强调了他们对自然的亲近和对宁静生活的渴望。

接下来的“孝友门阑佳子弟,承平人物旧湖山”两句,转向对张子范兄弟及其家族的赞美,提到他们家门中子弟孝顺友爱,是和平年代的人物典范,他们的家园位于美丽的湖山之间,充满了和谐与安宁的气息。

最后,“饮多过量成诗缓,酒醒思之亦厚颜。”这两句描述了聚会时的情景,饮酒过多导致创作诗歌的速度变慢,酒醒后回想此事,诗人或许会感到些许羞愧或自嘲,但这种轻松愉快的氛围正是生活中的小乐趣,体现了诗人对友情和生活的热爱。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对友情的颂扬以及对内心情感的细腻表达,展现了宋末元初文人士大夫追求闲适生活、崇尚自然美的精神风貌。

收录诗词(2864)

方回(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幼孤,从叔父学。宋理宗景定三年进士。初媚贾似道,似道败,又上十可斩之疏。后官知严州,以城降元,为建德路总管。寻罢归,遂肆意于诗。有《桐江集》、《续古今考》,又选唐宋以来律诗,为《瀛奎律髓》

  • 字:万里
  • 号:虚谷
  • 籍贯:宋元间徽州歙县
  • 生卒年:1227—1307

相关古诗词

□□□(其一)

□□□□□□□,□□□□□□□。

□□□□□□□,□军不复过前村。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元]韵

坐看南山云二首(其一)

晨起无一事,坐看南山云。

为雨殆可必,盎然心自欣。

耕畴已久捐,稔岁犹愿闻。

匪惟救阨馁,兼足苏惔焚。

升降地天泰,兑艮通氤氲。

高能以虚受,能下斯为君。

宇宙傥非尔,函灵焉不偾。

吾生与草木,幸兹同芳芬。

形式: 古风

坐看南山云二首(其二)

幽林响欲滴,夜色始欲分。

扶桑定已红,星象收其文。

尚复有飞鼠,扑击空中蚊。

须臾两灭迹,寂然藏纷纭。

邻烟气稍上,谷禽声渐闻。

七月入伏末,未减炎暑熏。

皇后漏雨意,似闵黎庶勤。

此心谁予知,坐看南山云。

形式: 古风 押[文]韵

五月初二日闻祁门县四月二十七日大水没鼓楼蛟龙斗争溺死者多休宁县江潭等处亦多漂溺

今岁知何处,天刑亦惨哉。

潢池犹未静,洚水复为灾。

民叛非无说,官贪有自来。

祁门郑龙斗,此祸又谁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