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初二日闻祁门县四月二十七日大水没鼓楼蛟龙斗争溺死者多休宁县江潭等处亦多漂溺

今岁知何处,天刑亦惨哉。

潢池犹未静,洚水复为灾。

民叛非无说,官贪有自来。

祁门郑龙斗,此祸又谁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鉴赏

这首诗反映了宋末元初时期社会动荡、自然灾害频发的背景。诗人方回在五月初二日听到消息,得知四月二十七日时,祁门县发生了严重的洪水,鼓楼被淹没,蛟龙斗争导致大量人员溺亡,休宁县江潭等地也有多处发生洪水,造成多人被冲走。诗中表达了对这场灾难的深切忧虑和哀悼之情。

“今岁知何处”,开篇即以疑问句式表达出对当前年岁的困惑与不安,暗示了对时局的担忧。“天刑亦惨哉”一句,直抒胸臆,表达了对天灾人祸的悲痛之情。“潢池犹未静,洚水复为灾”两句,形象地描绘了洪水泛滥的情景,潢池比喻小范围的水灾,洚水则指大规模的洪水,两者并存,说明灾情严重且广泛。“民叛非无说,官贪有自来”揭示了民众叛乱的原因之一是官府的腐败贪婪,暗含对社会不公的批判。“祁门郑龙斗,此祸又谁胎”将矛头指向了具体的事件和人物,郑龙斗可能是指当时的某位官员或事件的始作俑者,强调了个人行为对社会影响的严重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述洪水灾害及其带来的社会问题,反映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忧虑,体现了古代文人关注民生疾苦、批判社会不公的传统精神。

收录诗词(2864)

方回(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幼孤,从叔父学。宋理宗景定三年进士。初媚贾似道,似道败,又上十可斩之疏。后官知严州,以城降元,为建德路总管。寻罢归,遂肆意于诗。有《桐江集》、《续古今考》,又选唐宋以来律诗,为《瀛奎律髓》

  • 字:万里
  • 号:虚谷
  • 籍贯:宋元间徽州歙县
  • 生卒年:1227—1307

相关古诗词

赠吕肖卿三首(其三)

知己身俱老,逢君泪欲倾。

不时思令舅,无可报难兄。

湓浦稀鱼素,阳山杳雁程。

平安只消息,聊此慰羁情。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与孟能静饮联句复和三首(其二)

暂兹袖公补天手,谁能钳我谈天口。

挹斗酌海两相逢,天风吹入无何有。

形式: 古风 押[有]韵

与孟能静饮联句复和三首(其四)

何必水边看丽人,何必水晶行素鳞。

曲阜桥边同一醉,杭州城里两閒身。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读陶集爱其致意于菊者八因作八首(其六)六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采采东篱迹易寻,悠然见处孰知心。

也曾目送飞鸿否,谁不能挥叔夜琴。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