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墓为故林君纪堂作

气象晖阴足万千,佳城郁郁若干年。

不争名利宜清境,有幸湖山葬硕贤。

令伯祖孙依地下,逋仙生死喜梅边。

古心古貌分明在,员石题诗为肃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鉴赏

这首诗《题墓为故林君纪堂作》由清代末年至近现代初的诗人傅锡祺所作,通过对墓地环境的描绘以及对逝者生平的追忆,展现了深厚的情感与对逝者的缅怀。

首联“气象晖阴足万千,佳城郁郁若干年”,以“气象晖阴”描绘墓地周围环境的幽静与神秘,暗示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沉淀。“佳城郁郁”则点明墓地的庄严肃穆,历经多年仍保持着生机与活力,象征着逝者精神的永存。

颔联“不争名利宜清境,有幸湖山葬硕贤”,赞扬逝者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态度,同时表达了对逝者才能与品德的高度评价,认为其安息于湖光山色之间是幸运的,寓意其灵魂得到了自然的庇护与慰藉。

颈联“令伯祖孙依地下,逋仙生死喜梅边”,通过想象逝者与亲人、朋友在另一个世界的相聚,以及对逋仙(可能指某位著名的文人或隐士)在梅花边的欢聚,展现了对逝者及其生活理想的美好祝愿,同时也寄托了对友情与亲情的深切怀念。

尾联“古心古貌分明在,员石题诗为肃然”,强调逝者虽已离世,但其古朴的心灵与外貌依然清晰可见,诗人通过在圆形石上题诗,表达对逝者的敬意与哀思,营造出一种庄重而肃穆的氛围,进一步深化了对逝者的纪念之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深情的表达,不仅展现了对逝者的深切怀念,也体现了对人生价值的深刻思考,以及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向往。

收录诗词(27)

傅锡祺(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次南强同社病中却寄韵

牢骚欲与帝天论,虎豹当关梗踵门。

信国三纲都系命,巫阳何日下招魂。

壁间犹自悬双剑,掌底休辞尽一樽。

我是多年枯槁木,相逢惟有话寒温。

羞候权门谒巨公,生成倔强少人同。

偶传病肺惟高枕,自道吟诗可愈风。

历劫暂居安乐国,游仙倘梦广寒宫。

水清石白鱼肥美,且挟琴书理钓筒。

形式: 古风

题灌园同社景薰楼

朝笼薄雾晚晴霞,胜概还多蔑以加。

楼阁近临宫保第,山川长护孝廉家。

门因有道称通德,人是能诗算浣花。

虽设常关知未许,问奇无日不停车。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题谢君生圹

万叠山峦蘸碧空,身前身后感何穷。

几条白骨成灰易,一领青衫洒泪同。

昔日视师生亦壮,他时入地鬼之雄。

蓬蒿半亩逍遥境,留待修文宅此中。

是处佳城葬汝真,葬侬何处转伤神。

一锄未了三春梦,七尺仍留百岁身。

即有高碑休堕泪,断无疑冢去欺人。

买山不作生时计,芳草斜阳结净因。

鸡黍田庐惠屡叨,仙栖独惜未曾过。

生前户牖绸缪早,劫后河山涕泪多。

不待盖棺方定论,敢同临穴一高歌。

此诗情比延陵重,空向孤坟剑自摩。

形式: 古风

林痴仙上舍柬招诸吟朋宴集于谢颂臣先生生圹时重九后二日也惜余途远不及与会作此寄赠

墓门拱木尚生存,奇事奇人两足论。

白发无情催老境,青山有约葬诗魂。

题碑主客何妨赘,同穴夫妻更见恩。

重九既过来独后,可怜辜负此吟樽。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